2020,创业公司挥手告别童年
其实,本次黑天鹅事件中,总能看到逆行的企业。他们中有的找到了社会的需求,比如,开发核酸快检试剂盒的生物科技公司,生产医疗设备核心芯片的半导体企业,研发疫苗和药品的生物制药企业。他们中,也有的找到了企业的担当,比如捐款的企业、深度投入的公司、“不添乱”的团队,他们或许没有获得眼前的利益,但疫情结束,一定会有收获。 真正的社会需求,永远处于变化当中,当所有人都以为互联网创新已接近尾声,5年只诞生一个拼多多时,闪耀着新需求和机会的微光,也正因为这次危机而显现。 我们就发现了这些趋势: 首先,一个确定的趋势是,一定会有一波新的消费浪潮。人们积蓄已久的消费欲望,“活在当下”的生态影响下,旅游、购物、娱乐等体验式消费,将迎来一个消费升级的机会。 其次,长时间的室内生活,会促成线上人群与线下人群的“破圈”,2020年的老年人也真正开始录制抖音,看起B站,而年轻人也学会了跳广场舞、烧菜。这种破圈会带来新类型的用户群体,新的需求也随之诞生。比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社交、电商、内容产品。 然后,小颗粒化的消费模式逐渐形成,以小区为单位的电商消费群体逐渐在“新网民”的人群中出现并风靡,养成消费习惯的家庭主妇将享受这种便捷、便宜的买菜方式。 第四,免费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品质也会越来越高。比如《囧妈》这样的电影,这些精心生产的产品将会取代一些目前粗制滥造的短视频,中国的几大视频平台中很可能会诞生“网飞”这样公司。 第五,中国人的卫生习惯会迎来一次大范围的彻底升级,这同样是一个商机巨大的市场。 最后是一个人人都看得到的趋势,线上场景取代线下的速度会变快,实际上,盒马鲜生等先行者已经开始抢占市场,而线上培训、在线办公等需求也被极大挖掘。 当然,并非每一个看到趋势的人都可以成功,至少最近几年,资本持续谨慎的趋势不会变化,这也意味着,疫情之后,“钱荒”仍在。 创业公司必须走出舒适区,告别童年,让自己成熟。不再一味追求流量与资本,而是真正发觉社会的需求,找到灰烬里的微光,更重要的是,要坚持。 这才是人类一次次战胜疫病的真正诀窍,也是成功的本质。 人类历史上,疫病向来是最大的敌人之一,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天花、SARS、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这些疫病曾一次次将人类逼入绝境,但最终胜利的,都是人类。 在英国德比郡的郊外,有一个叫埃姆的村子,这里交通闭塞、风景普通,但每年八月,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到这里。 这风俗源自17世纪的一场鼠疫。1665年,英国爆发鼠疫,伦敦有数千人死去。同年秋天,通过一卷布料,埃姆村也开始传播鼠疫,不断有人死去。 求生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于是,埃姆村的村民们就找教区牧师莫伯森寻求指导,是否放弃家园远走他乡,以求得一线生机。但谁都没有想到,牧师莫伯森的决定是继续留守,他不会离开埃姆村,宁可自己染病而亡,也不会把鼠疫传染给周围的村镇。 一幕悲壮的坚守,再次在人类历史中上演,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待到当年秋天瘟疫散去时,埃姆村的人口从原来350人减到83人,但周边村镇,却都山河无恙。 人类能传承至今,不仅是靠聪明,不仅是靠运气,坚持、不服输,才是最美好的品质。 疫病终将过去,生活还将向前。对于中国的创业公司来说,满是舒适区的童年已经过去,未来将更危险,更艰难,但也更有趣,更广阔。 我们总是惦念童年时的美好,春天常在,花儿永不凋零。但风暴来临时,每个人都该学会负重前行。(本文首发钛媒体) 参考资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