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创业公司挥手告别童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谁也没想到,创业公司的美好童年,最后会以这般戏剧性的方式离开—— 疫情突然到来,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打断所有人计划的超长假期,中国人的生活像被突然踩下急刹车,巨大的惯性、噪音和不真实感让人措手不及。 待在家中最难熬的是创业者们。 “盼着疫情快些过去,又特别怕面对现实。”聊天中,不止一位创业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黑天鹅振翅扇动的风暴远比2003年时更巨大,它直接终结了中国创业公司的美好童年,但这不一定全然是坏事: 关于成长,吃些苦头是必要的。更何况,这风暴中,已经能看到强劲的筋骨和新的微光。 穿越风暴峡湾,是对翅膀的锤炼,也意味拐点之后的新开始。 圣经里,耶稣曾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01 慢下来的中国,慢不下来的创业者收拾行囊告别2019时,很难想象自己会经历这样一个假期。 突然爆发的疫情,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不断被延长的假期,时间仿佛凝固,现实更像虚幻。渐渐的,人们适应了这种状态,找到了各自的路。 你看,有人在无聊度日,有人在争分夺秒。朋友圈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安然享受的,大多是普通员工,坐卧不安者,却几乎都是创业的老板。 这个冬春更替时,创业成功者,也深陷于焦虑。 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餐厅的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就是其中一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当下西贝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只保留了100多家外卖业务,这个春节,西贝预计损失营收7-8亿元。 更让贾国龙忧心的,是未来。“2万多员工待业,一个月支出就得1.5亿,若疫情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老板光环之下,创业者们冷暖自知。实际上,他们焦虑日久,这次的黑天鹅事件不过是个催化剂,加剧了某些反应。 多家媒体报道,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钱荒”就在一级市场蔓延,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创业公司马上就感觉到了压力,做出了反应。“裁员潮”的阴影一直都在,另外有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在2019年关闭的公司有327家,其中一大部分是初创企业。 新年到来前,许多创业公司取消了年会,削减了年终奖,憋了一口气,准备来年找回场子。 庚子年的春节,比以往来的更早些。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不是好事。 年底回款困难,支出多,现金流愈发紧张;一些业务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合作伙伴;另外,员工习惯性人心思动,团队不稳。 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黑天鹅的到来,成了压垮很多创业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创业者被困于时间与空间的牢笼中,几乎无计可施。 焦虑随处可见:制造业从业者担心用工荒与出口危机;餐饮业从业者尚未从春节季中回过神来;交通出行行业几乎陷于停滞;所有人都担心资本失去信心。 “怎么养活团队?”“怎么保住业务?”“如何活下去?”之前顺风顺水的中国创业者们不得不在2020年重新开始思考企业的基本问题。 一如当年遭遇2003年SARS危机的创业先行者们。 02 2003年,中国创业者的危险与机会跳出时间长河再看,2020年的中国相比17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如影随形,深入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线上与线下少有交叉,圈层效应明显;信息无比发达且庞杂,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都充斥耳边。 但2020年的中国人,是必须要感谢2003年的。 SARS的突然爆发,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给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于当时的现代公共卫生方法论,比如“小汤山模式”,能帮助中国快速度过2020年初的危险时光。而2003年的经济走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如今的人们启迪。 当我们以2003年的经验分析2020年的未来时,会看到两个结论: 第一,疫情一定会影响中国经济,且延续期较长;第二,从长远看,这不一定是坏事。 2003年,中国全年13.74万亿元的GDP中,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1%。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7.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9%。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追求工业化的后发现代性国家。 这样的结构中,SARS来临时,受影响最明显的,也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国企、外企、民企都受到用工荒的影响,出口订单无法完成,效益受损严重。 不过,第三产业在突发事件下的脆弱也显露无疑——2003年国内外旅游业的直接损失高达1400亿元,加上各种间接影响,对旅游、餐饮、零售、物流等经济的影响总额约为3000亿元。 200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启动了产业转型,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沿着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变化的路径进行产业调整。2014年,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后,这种转型日益增速。 2019年底公布的GDP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3%,远超17年前。 这必然意味着,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会远超SARS。今年的GDP增速,将低于预期,基本已成定局。 但这一定是坏事吗? 过往的经济转型中,中国经济如履薄冰,一边要保持增长,一边又要挤去水分。过去几年,水分主要来自房地产,而如今,互联网泡沫也越来越被重视。 互联网环境中,创业看起来如此容易——三五个人有了想法,马上就可以开起公司,共享经济让试错的成本被压缩到极致,创业也很快就成了有套路的赌博。 泡沫诞生的原因很简单:大家一窝蜂涌入一个领域,用着相同的技术,互相抄袭创意,比拼流量,直到获得资本青睐,再开始新一轮的烧钱大战。 这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能赢家通吃的,往往是底子最厚的,却未必是社会真正需求的。 2020年初,志满意得的创业者刚刚出海,就遭遇了这场黑天鹅掀起的当头风。 这一点与2003年时何其相似。那一年,陈天桥和他的盛大游戏,因为网吧门可罗雀一蹶不振;梁建章的携程,因为订单急剧下降,一度走到破产边缘;俞敏洪的新东方,现金流完全断裂,只能靠朋友借钱度过难关。 当然,一些创业者挤过了窄门,并逐渐成熟。比如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 2003年5月6日,阿里有一名员工确诊了SARS,随后,全公司陷入隔离,马云只好因陋就简,组织当时的“在线办公”。 “几乎所有的条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将面临一场灾难的结局:错过业务发展的高峰是一场灾难,因为员工出现问题业务流程被迫中断也是灾难,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包括他们的领袖马云……”有财经作家这样纪录那段珍贵时光。 不过,马云和阿里巴巴最终挺了过来,不光通过关怀与激励稳住了人心,还发现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在线购物。淘宝诞生于隔离期,阿里巴巴也因此涅槃重生,此后,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成为阿里最有力的武器。 阿里巴巴挥手告别童年,走向成熟,马云也完成了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你呢? 03 创业者如何成为企业家?百度的CEO李彦宏曾说,“企业家天生就喜欢冒险”。古语也曾说,“富贵险中求”。在危机降临时,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不应该只看到危险,更应该看到机会,并欣喜若狂。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