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推荐 > 正文

湖北发文:加快5G规模组网建设,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发布时间:2020-09-08 11:39:59 所属栏目:推荐 来源:DVBCN
导读:近日,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要求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 据的梳理,重点提出了三阶段的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

——重点应用场景取得重要进展。在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环保、智慧城市、智能政务等重点领域形成特色应用,实施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专注深度应用场景的创新型企业,形成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人工智能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快速提升,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初步形成人工智能服务和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中期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渐趋完善,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理论和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群体智能理论、跨媒体感知、跨媒体分析推理、自主无人智能等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引领性研究成果。

——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发展格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形成深度融合发展局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生态体系更趋完善。打造若干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产业集群,形成3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远期目标。到2030年,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形成关键技术领先、特色应用引领、软件硬件均衡发展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若干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重点领域涌现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产业集群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成为湖北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形成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二、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

发挥好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聚焦在经济生产、群众生活、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十大重点应用场景,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全面提升全省社会生产效率和民生保障水平。

(一)加速融合助力供给侧改革。促进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融合创新,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新突破口。

1.智能制造。推动省内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通过设施设备上云、管理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等多种方式加快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智能化发展基础能力。大力促进人工智能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程优化、远程运维服务、企业资源规划与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广泛应用,形成动态化管理、柔性化生产、预测性维护的生产局面,进一步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

2.智能农业。推广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通过病虫害智能探测、气象灾害智能识别预警等,减少农产品生产灾害损失。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质量追溯等全流程数字化。围绕湖北龙虾、柑橘、香菇、茶叶、蔬菜、畜禽等特色产业链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链,开展智能农场、智能畜禽养殖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支持湖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数字化技术助力农业信息化及精准扶贫。

3.智能商务。鼓励跨媒体分析与推理、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等新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商务服务与决策系统。积极支持各类特色商务云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推进商务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企业及平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拓展商务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加快精准营销、智能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型商贸服务发展,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商务全流程的示范应用及创新。

(二)广泛应用改善民生保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智能服务体系,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

1.智能健康。加快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诊疗新模式,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利用图像识别、认知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诊疗辅助、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搭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共卫生健康监控平台,建立传染病人工智能预警及监测机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远程诊断准确率并缩短诊疗时间,开展远程临床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医学教育等远程医疗和培训服务。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医疗级及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建设智能养老社区和机构,推动智能陪护机器人、智能健康设备等广泛应用。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智能居家养老”新模式。

2.智能文旅。研发引领文化和旅游消费新趋势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开发、影视动漫、文学创作、主题乐园及全域旅游等领域开展行业示范应用,提高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各类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文化娱乐和工业设计企业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智能设计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发展。构建神农架、武当山、黄鹤楼、武汉东湖、三峡大坝、恩施大峡谷等著名文化与旅游资源三维模型资源库,结合预判式自动推荐、模拟服务系统等技术,提升文化旅游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夜间文化娱乐和旅游等消费场景体验,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3.智能教育。积极推进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能产品与服务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育教学环境。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推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应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和智能教育试点示范学校建设,支持武汉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