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优化 > 正文

转折中的小米:机遇、碰撞与阵痛

发布时间:2020-12-10 11:48:50 所属栏目:优化 来源:新浪科技
导读:12月2日,包括电视部在内的小米员工收到了组织部下发了的一封组织架构调整文件。其中关于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的任命却不同寻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小米曾高调宣布,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入小米,担任电视部总经理,向CEO雷军汇报。而在这封任命文件

12月2日,包括电视部在内的小米员工收到了组织部下发了的一封组织架构调整文件。其中关于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的任命却不同寻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小米曾高调宣布,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入小米,担任电视部总经理,向CEO雷军汇报。而在这封任命文件中,却对刘耀平只字未提。

对于电视部的架构调整,小米内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刘耀平由于个人原因,暂时不能行使管理职责。但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刘耀平加入小米不久,就因可能涉及与前东家暴风TV关联的暴风金融暴雷一事配合警方调查。

无独有偶,今年6月同样高调加盟的小米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杨柘近日也已卸任。雷军亲自打造的“复仇者联盟”由于种种原因并非都能如愿成功融入。

11月下旬,小米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的一句“得屌丝者得天下”,也惹怒了一众米粉。而更生气的可能是雷军,当月他刚刚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对外宣称,外界对小米存在诸多误解,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小米都是中低端。

王嵋的失言登上了热搜,而雷军得知后也大发雷霆。不久,王嵋的辞呈被小米官方对外发布,此时距离她从人力资源副总裁出任清河大学副校长刚刚过去两个月。

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从创业公司走向组织成熟的大公司,从2000亿营收迈向下一个目标,雷军正奋力调整着小米这艘巨轮的航向。

但对于2万名小米员工和高管团队来说,这并非易事。尤其是从外部引入的高管们,要完全适应小米新阶段的组织、人才、文化等体系,需要或短或长的磨合过程。

当前的时间节点,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小米无疑在手机业务上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攘外”相比,“安内”同样重要。

文化碰撞

王嵋事件爆发后,小米内部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论。有员工认为“辞职”的处罚结果过重,但也有员工认为,该事件对于小米高端化努力的影响极为恶劣。

“这一句话就让外界觉得小米还是屌丝品牌,这么多同事这么长时间在高端市场的工作,就被这句话毁了。”一位员工说。

该事件甚至让一些小米粉丝也对小米心生嫌隙。一位使用小米手机多年的用户称,除了手机,自己家中还购买了多款小米的IoT设备,但王嵋的言论让他对小米的感情受到伤害。

实际上,这只是小米内部话语体系和文化转变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一角。2018年上市时,小米拥有1万多名员工,如今已增长至超2万人。雷军此前还称,明年要再扩招5000名工程师。而如何将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在逐渐壮大的队伍中贯彻,成为不小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小米从外部引入的副总裁常程也曾发生过营销翻车事件。其营销文案被质疑过于低俗,最终以其公开道歉而平息。

无论是王嵋事件,还是常程事件,其话语体系仍旧停留在小米过去以性价比为首的时代。而转变的内生矛盾就是,技术为本虽然被雷军置于小米价值观首位,但紧接着一条还是性价比为纲。

小米成于性价比,也囿于性价比。十年来性价比早已成为小米在产品、品牌、营销上挥之不去的标签,也成为内部最深的文化烙印。

实际上,小米在高端化的尝试并不是从今年开始。早在2015年,小米就在传统的数字系列产品线之外,推出了小米Note系列,打破了小米1999元的传统定价。但遗憾的是,小米Note系列更新了两代,都未有明显的起色。

2019年,小米将Redmi品牌拆分,小米品牌冲击高端,才逐渐放开手脚。今年发布的小米10系列,直接3999元起售,可谓是创下数字系列的新纪录。

2020年是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也对这一时间点极为看重。在手机业务上大肆挖人,比如前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努比亚副总裁苗雷、前中兴终端CEO曾学忠,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杨柘,涉及手机产品、研发、营销、渠道等多个环节。

挖人策略也有所效果。比如在相机上,小米算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也被雷军所津津乐道。但在产品力上提升的同时,小米在品牌营销层面的转变还是不那么顺利。

今年11月,负责中国区营销的杨柘在加入半年后便卸任,小米官方称其转岗为营销顾问。

杨柘在小米品牌营销上的操盘延续在三星、华为、TCL通讯和魅族期间的风格,更加迎合商务人群的口味。三星和华为是其职业生涯的巅峰,而TCL通讯和魅族则是让其不堪回首的往事,由于内部文化的冲突以及粉丝群体的反弹,杨柘最终从魅族黯然离场。

实际上,杨柘在小米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小米用户对原有的营销和沟通方式习以为常,虽然期待有所改变,但杨柘带来的全新话语体系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让年轻用户为主的小米用户完全接受。一边是性价比、得屌丝者得天下,另一边则是商务、艺术风,可谓是两个极端的碰撞。

更大的问题可能还是杨柘在小米内部的融合和工作节奏。杨柘在与粉丝交流时表示是身体原因,频繁的出差和高强度的工作,让身体指标出现多项异常。

一位小米从外部引入的高管曾表示,小米高管很少有在10点前下班,甚至是在11点之后。显而易见的是,要让所有外部引入的高管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文化和节奏,无疑不容易。

架构调整阵痛

小米的变革不仅仅是在内部文化和话语体系上,在组织体系上也经历着阵痛。

2019年,小米在内部全面推动层级化,这也是上市后要走向成熟公司的必经之路。但对于早年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小米,内部面临着剧变。

一位在小米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称,此前小米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都是创业公司模式,自己所在的业务部门由联合创始人直接分管,沟通扁平,氛围也很互联网化。

推动层级化之后,虽然职级与薪资挂钩,薪资增长更加规范化。但管理层级也变得更多,并且管理氛围走向收紧。“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层管理者变得更加狼性,更强调执行和效率”,他说。

在公司层面,提升执行效率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要让基层员工从无KPI的模式下快速转变,挑战诸多。

而自雷军宣布小米再创业之后,小米内部的工作节奏也明显加快。此前他所在的部门是晚上9点左右下班,而现在则经常要加班至10点以后。

另外,他向新浪科技表示,这两年小米组织架构的过快调整也对员工的适应能力提出挑战。为了保证组织体系的变革,小米成立了组织部,并且制定了高管轮岗制度。近两年,小米员工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几封组织部下发的架构调整文件,有的涉及到集团层面,有的则会涉及到具体某个业务部门。这些文件有些被媒体报道出来,更多的则是只有内部员工才知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