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十年:大国博弈和互联网巨头生死战
互联网研究公司Netcraft在2013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亚马逊为云计算服务部署的联网计算机数量在4年时间内增长了超过30倍。另一份报道提示,AWS在云服务领域中所提供的计算空间,已经达到了第2到第15名云服务提供商计算空间总和的5倍之多。 一位科技行业分析师对媒体说:短时内,Amazon的统治地位没有某家公司能单独撼动。 当时美国科技媒体谈论起AWS,也是“什么时候亚马逊的市值会超过所有IT厂商”这种调调。 2013年,亚马逊宣布AWS落地中国那一年,一家国内媒体写到:亚马逊这么厉害谁能赶上它? 四、疯狂的贝佐斯定律 让我们粗略盘点下2013年国内云计算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阿里云完成了飞天5K集群,实现了成为国内云计算老大的技术积累; 腾讯在这一年宣布开放腾讯云; 百度正式将面向开发者提供的服务命名为“百度开放云”; 华为成为云计算开源项目OpenStack基金会中国首家金牌会员; 中国电信天翼云正式对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开放服务; 金山云和Ucloud分别获得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青云公有云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和美国不同的是, 美国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已经培育了成熟的面向B端的软、硬件市场,养活了包括甲骨文,IBM,SAP在内的一大波企业服务商。 而国内过去20年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几乎都是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公司。 2008年前后,阿里的交易量井喷,技术人员花钱如流水,买的IOE对口销售人员年年升职,后台服务器仍然动不动亮灯。 内部有人吐槽,忙忙碌碌一整年全给美国公司打工了。 所以马云在IT峰会上说“阿里不做云计算,就会死掉”,不是基于技术人员的战略眼光,而是当时阿里现实逼迫下的经营抉择。也因此飞天系统在开发时就定下目标:必须经受住双十一的考验。 而腾讯云开放的一大背景是合作企业的需求。2013年出行领域的补贴大战打到昏天黑地,滴滴的交易量一周暴涨50倍,后台的存储、网络、服务器故障不断,技术人员差点忙疯。程维半夜打电话给马化腾寻求支持,双方团队奋战了七天七夜才闯过一关。 特殊的背景,造就了中国云市场在2013年起步期,主要的客户是互联网创业企业。 而此时亚马逊在美国已经开始向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兜售AWS。国内云计算的萌新们,对AWS抱有一种矛盾的心态, 既希望巨头入局后迅速提高国内市场的认知,又担心对方在技术、资金和运营上的巨大优势,会碾压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总的来说,彼时彼刻,没有企业主动要认当AWS的对手。国内一家媒体用了一个格外直白的标题:亚马逊AWS入华是来打微软云,几家国产云不入其法眼。 这并不是妄自菲薄。就在前一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对“云计算”给出一个官方定义,“云”才算是摆脱“噱头”的帽子,从一种概念进入应用。但是当阿里云的云计算业务总经理陈金培在开发者大会上说“2012年是中国云计算实践的元年”,仍有不少人认为“太忽悠”了。 当时阿里云虽然终于跑通飞天5K集群,但商业化刚刚试水。腾讯和百度两家,要到三年后才正式重视起云计算。而华为,此时在云计算上的战略,还是坚定的紧抱运营商大腿。 第二梯队的天翼云,前一年刚刚成立云计算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金山云也是刚刚从金山软件拆分独立。青云和Ucloud是前一年成立的创业公司,其中青云公有云平台正式上线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6万块钱。 就是这样一群匆忙抵达战场的选手,现在要对阵太平洋游过来的鲨鱼了。 炮声响起,由不得踟蹰。12月18日,亚马逊AWS入华发布会同一天,中国云市场已是狼烟四起。 外资公司选择的对战方式是秀肌肉。上午,微软和联想举办签约仪式,宣布联想成为中国首家微软Cloud OS战略合作伙伴。中午,IBM开发布会宣布与世纪互联联手,将一起把IBM最先进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SCE+正式引入中国。 国内初生的云计算公司以更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入场。 阿里云当天启动了1218大促销,云服务器ECS、关系型数据库RDS、开放存储OSS价格全面下调,最高降幅50%。腾讯紧跟其后,云数据库礼包免费送,移动加速试用送代金券,对象存储服务COS限量半年免。 金山云蹭了最热的“挖矿”热点,当天“金山云矿机”功能正式上线,用户注册金山云之后就可以租用“天蝎云平台”来进行挖矿,实现零硬件、零电费以及全自动挖矿。 这一看起来像是直接从消费互联网移植过来的做法,竟然阴差阳错是云计算市场的常规武器。 2014年,AppZero首席执行官Greg O’Connor提出一个观点:云计算时代,曾经主导信息产业的摩尔定律,将让位给“贝佐斯定律”。按照这个定律,云计算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每隔3年将下降50%。 亚马逊AWS正是这一定律最重要的缔造者。 2012年底,Google入局云市场后,以升级云数据库服务的方式,把用户存储空间从之前的10GB一口气增加十倍,变相将计算存储服务价格下调20%,每GB每月价格降至9.5美分。 亚马逊在不到12个小时内就响应了这次降价,宣布VMs on demand降价26%,并起诉了一位跳槽到Google的前AWS部门高管,来表示这次降价的指向性。 随后Google反击,把每GB每月的价格降至8.5美分。两家混战引得微软不得不入局,把Azure的服务价格降至与两家竞争对手相当的水平。 AWS营销负责人塞利普斯基曾对《纽约时报》放出豪言,如果谷歌想要发动价格战,亚马逊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一直很擅长用尽量低的成本开发业务,而且我们能不断降低成本。” 有分析机构统计,亚马逊AWS在2014年前的市场拓荒期,累计降价42次。 谁能想到,行业先行者居然同时是这个行业最令人胆寒的价格屠夫。 2014年第一季度,亚马逊AWS、微软和Google三家再次开打价格战。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战火烧到了国内。 阿里云在同月下调了云服务器价格,最高降价幅度达30%,其中,用户使用较多的0~500G云储存 (OSS) 直减42%,几乎比国内同行便宜一半。 腾讯云随后掀起一波更猛烈的降价风潮,云数据库降幅最高达53%,云服务器更是一降到底,以3折惊爆市场。 到了年底,云计算更是破天荒的,突破次元壁,加入到消费互联网象征的双十一狂欢。 自此价格战成为国内云市场常态。从2014年开始,每一年云计算市场的关键词盘点,都少不了“价格战”。 这场价格厮杀有多惨烈?我们以CDN市场为例来看看。 曾经这个市场量大的头部玩家是网宿科技和蓝汛,两家合计拿走了市场9成的份额。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