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推广方法 | 种草榜单还可信吗?
小红书发布了一个「小红心大赏」榜单。 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就想起小红书之前的“全球大赏”榜单。 2015 年双 12 前夕,小红书就推出过一个“全球大赏”榜单,当时的评选没有门槛限制,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 而榜单上的产品,都可以直接在小红书商城买到。这样看来,这份榜单更像是与双 12 电商活动的一次联合。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小红心大赏」的阵仗比当年的“全球大赏”还要大, 而我们也没有看到它跟今年的“6.6 周年庆”有什么联动。 不过,当我把这个榜单发给闺蜜后,她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真的没广告吗? 那么,小红书为什么要推出「小红心大赏」呢?它能够给小红书带来什么呢?小红书又如何保证榜单的真实性呢? 小红心大赏榜单是什么? 打开「小红心大赏」的榜单可以看到,目前有 3108 款单品进入小红心评分体系,有约 50 万出品人打分,共有 93 个细分榜单,656 个单品上榜。 「小红心大赏」分为卓越大赏、综合榜单和专项榜单。 综合榜单推荐的是一些具有潜力的新产品、国货和平价产品; 专项榜单则从护肤、彩妆和个护 3 个维度分为 26 个子榜单; “卓越大赏”榜单集合了每个专项榜单中的第一名。 我发现,这个榜单像极了日本的 Cosme 大赏。 小红书这是要做中国版的 Cosme 大赏了吗? Cosme 大赏是日本权威性最高的国民榜单、无数女生心中的剁手指南,在每年的 6 月和 12 月公布,已经成为各大美妆、时尚账号必蹭的热点。 甚至,Cosme 大赏也慢慢地变成品牌的背书,很多上过 Cosme 大赏的品牌都会在自己的产品贴上这个标签, 尤其是拿下榜单第一的。 从「小红心大赏」的筛选机制来看,这次的榜单比当年的“全球大赏”更加严格和专业,甚至比日本的 Cosme 大赏还要严格,最显著的表现是,商品的选择和出品人的筛选。 首先,在选品上,“小红心”测评的商品在前期做了一定的过滤,根据商城的销量和社区中用户笔记的讨论度综合排名进行筛选。 而 Cosme 榜单上的产品是没有初步筛选的,评价模式跟聚美优品的用户评价模块很像,使用过产品的用户进行评价,然后 Cosme 根据用户评价生成评分。 因此,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受整个评价人数的多少影响非常大。评价数少的商品,分数越高,排名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这款产品,即使有 6 分的高分,但只有 33 个评价,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而基于大数据对商品进行初步筛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 Cosme 的这个问题,起码能够进入榜单的都是有一定大众声量的。 Cosme 大赏的评价是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参与的,注册平台的时候需要填写姓名、职业、住址、肤质等基本信息就可以了。 而 “小红心”把这些对商品进行打分评价的用户称为出品人。出品人首先得真实购买过待测评商品,而且,必须是对应品类下有一定电商或社区行为的活跃用户。 这种做法排除了那些只有一次购买行为,或者对“对应品类”不够了解的用户,能够保证产品评价的专业性。 小红心大赏能给小红书带来什么? 去年,小红书还一直面临质疑: 为什么 7 千万小姐姐爱上的小红书,半年销售额只有 7 亿? 今年,小红书又被爆 App 背后存在“种草笔记灰产”:代写 50元起,提供上热门套餐。 在这样两面夹击的困境下,「小红心大赏」能给小红书带来什么呢? 1)回应负面,加深种草 “种草笔记灰产”的曝光让小红书所引以为傲的 UGC 内容陷入了信用危机,如果用户觉得种草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小红书很可能会被用户抛弃。 在这种情况下,小红书推出「小红心大赏」确实是明智之举。只要能保证榜单的真实性,其种草能力是非常强的。 因为用户往往会相信“经得住群众检验的产品就是好产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在看到榜单上的诸多产品之后,就按捺了好久买买买的冲动。 而且此前的种草笔记都是一篇一篇分独立散的,榜单相当于把优质内容专题化了。 这样一来,就能满足很多用户“收藏合集”的需求,进一步加深了种草。 就像大家在看到“资料包”、“工具合集”等时,容易产生「损失厌恶」的心理,觉得不收藏就亏了,以后可能会用到。 2)榜单+笔记,双重保证 我们发现,「小红心大赏」在榜单产品的评分下面,放上了关于该产品的所有笔记内容。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笔记作为榜单的附加说明,增加榜单的说服力,还能够通过榜单佐证,提高笔记内容的真实性。 怎么说呢? 前文也提了,小红书目前主要依靠“小红心出品人”的筛选限定,来保证榜单的高质量和真实性。 其实除了限定评价人,还有一种有效但是“费力”的方式是,鼓励评价人在给出评分之外也要有评价。 就像豆瓣的电影、图书榜单一样,用户除了看评分还会看下面的文字评价,这样整套的评价才更具有说服力。 原本给一个全新的榜单附上评价内容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但是小红书拥有海量的笔记(虽然被爆存在水分),于是在评分+评价这点上,可以算是毫不费力了。 3)榜单+商城,加强转化 部分榜单产品页除了笔记内容之外,还有“购买渠道”,同时商品购买页也会有榜单信息,看样子小红书还想通过商城与榜单双向打通来做转化。 确实,用榜单做转化是一个很机智的策略。 比如每年的天猫双 11,会有多个类目的榜单,包括店铺排行榜以及热销品牌榜等,能上榜单的店铺和产品相当于拿到了“爆款登记证”,很多人会冲着榜单买买买。 再比如京东的很多产品,在介绍页都会有一个榜单,显示类似于「入选10款xxx精选」,用户点进榜单以后,发现自己想买的产品在榜单上名列前茅,可能立马就决定下单购买了。 榜单相当于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让用户做转化时更加果断,甚至能够直接引起用户购买需求。 但是对于小红书来说,榜单的转化能力还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用户对小红书的主要印象还是种草社区,而不是一个电商平台,用你做决策但是不会在你这里买。而且小红书商城也一直在面临“假货泛滥”的质疑。对于化妆护肤产品,用户选择购买渠道会更加谨慎。 此外,小红书作为种草社区,运营目标之一应该是让用户尽可能多地逛社区(增加用户时长)。但是有了榜单之后,部分用户可能直奔榜单,不会在社区各种翻阅笔记,这部分的用户时长面临缩短。 但同时榜单吸引到的这些用户,可能会“忍不住”逐个了解榜单上的内容,顺带看一下榜单产品下的笔记,或许又能增加用户时长。 「小红心大赏」究竟能否帮小红书解决用户时长的问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小红心大赏会面临什么挑战? 尽管「小红心大赏」的测评机制和解释与说明中,不断强调榜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但这个评分体系真的能解决小红书的信任危机吗? 「小红心大赏」成为权威榜单后,会不会走商业化道路呢?就算本身不做商业化,又如何防止第三方平台或者灰产的介入呢? 1)榜单会走商业化道路吗? 「小红心大赏」的产品负责人邓超谈及小红书的未来称,「小红心大赏」是基于购买用户实时的评分,榜单也好、评分也好,收集来的数据是会做动态更迭的,希望这个榜单可以帮用户消费做决策。 纵然小红书的初心如此,也不排除它可能在榜单风生水起的时候,走商业化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榜单(准确地说是“排名”)商业化是一条被验证了的,可以产生巨大价值的道路,甚至要比榜单本身带来的用户价值大得多。 比较典型的就是百度的竞价推广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