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联通率先攻克NSA共建共享技术 接连完成“不可能的挑战”
所谓双锚点,就是双方的4G基站都做锚点,锚定同一个5G基站。两家运营商分别管理自己的锚点,锚点之间不共享,只共享5G基站。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对4G改造较小的情况下,快速实现5G网络共建共享,但不足之处在于“要求太高”,需要两家运营商使用的4G基站都是同厂商。而NSA单锚点方案则适用合作双方4G基站不同厂家的区域,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通过对现有4G改造或者新建4G锚点,实现4G和5G基站均共享。 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之下,双方技术人员携手攻克了NSA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创新地采用接入网共享,核心网独立建设,双方各拥有一张逻辑上端到端可管可控的5G网络,支持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同时接入共享5G网络。 现在,双方共建共享数十万个5G基站,锻造了一张高品质5G网络,4G用户体验也没受到影响。“我们做完以后,不少国外运营商来我们这里学习。”陈建刚说道。 03 成功向5G SA共享演进 解决运维难题 只有SA才能发挥出5G的全部“武功”,从NSA向SA演进,是全球运营商的共识。 但是如何从NSA演进到SA呢? 在没有开始实施NSA共建共享之前,中国电信曾考虑利用双模基站方式来解决NSA向SA过渡的问题。所谓双模基站,就是同时支持SA和NSA两种模式。后来由于在NSA阶段开展共建共享,再利用双模站方式向SA演进已经“不合时宜”。 此时采用双模基站,网络架构和网络调度会变得极其复杂。通俗来讲,1个5G基站会被4个“脑袋”(核心网,包括双方的5G核心网、4G核心网等)指挥调度,同时24条“腿”要不停地忙着跑(基站间互操作关系多达24个)。 在此模式下,寻址、接续、控制、调度过程将非常复杂,网络优化、切换参数也是异常复杂,基本无法维护,用户体验更是难以保证。就好比有一位士兵(基站)操演,要接受四位军官(核心网)指挥,自己还被要求完成多达24套动作,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过渡期解决不好,一方面会导致部分5G用户无法有效体验SA网络,另一方面不利于SA用户发展,SA用户规模上不去,导致SA网络闲置。 经过探索研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破解了这道难题,采用双模终端手机自适应NSA/SA网络的演进技术,包括终端自适应网络的企业标准、边界干扰控制技术、分区协同技术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共享的NSA向SA演进的路径问题,并在今年11月全球首发SA商用。 所谓终端自适应网络技术,就是在NSA覆盖区域内, NSA+SA双模手机自适应判断网络制式使用NSA模式。在NSA覆盖区域外,采用SA网络进行组网,双模手机可自适应网络使用SA模式。“手机根据网络情况自己适应,没有必要全网开成双模站。”陈建刚说道。 终端自适应网络方式能够普及推广,不仅是运营商努力,更是产业链的整体推动。目前,支持终端自适应网络功能的手机终端在百款左右,很多新机在发布时就已支持,已上市的一些手机也支持OTA方式升级。 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双方共同运营一张网络的过程中,同时还面临着共享网络边界问题、异频切换问题、双方网络的优化参数和差异等诸多问题。双方项目团队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研究,系列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保障了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双方业务、用户的感知一致。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携手开展的5G共建共享不仅是中国的重大创新,也是世界的重大创新,这对全球5G发展都极具意义。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