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的黑帮“文艺复兴”
访问: [活动]阿里云“企业飞天会员年终盛典”:新户最高可得1212元红包 百度文库联合会员活动:加送百度网盘年卡只需193.74元 《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剧照 和郑浩南一样,每个转战短视频的演员们在视频拍摄中都主打自己的经典角色。比如吴志雄的记忆点,是《古惑仔之友情岁月》中的大B哥;赵燕国彰则是由于《插翅难逃》中的张世豪为人所知;吴毅将虽然早年饰演过不少反派,但并未留下太多经典印象,不过,《追龙》中邪气四溢的“肥仔超”一角,使他在大众记忆中相较其余几人更为新鲜一些。 还有一些演员,如林家栋、张耀扬、万梓良等,虽然尚未正式入驻,但因为早年的经典形象,其影视素材一直不断被演绎。以快手、抖音上经常推送的“林家栋跨栏”为例——该片段同样来自杜琪峰《黑社会之以和为贵》——视频中,林家栋嘴里嚼着食物,脸上满不在乎的表情,突然单手一撑,从街边护栏上一跃而过。整个过程中上半身纹丝不动,动作一气呵成。 《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剧照 不少观众认为,这个动作体现了一种睥睨天下的“王者气息”,堪称所有电影跨栏画面的最佳。除此之外,张耀扬饰演的乌鸦掀桌子,以及在《高压线》中持枪钻车窗的镜头,也频频为人所称道。万梓良最常被人引用的场景,则是《97古惑仔之战无不胜》中的一句名言:做大事要成功,三个条件。第一,钞票;第二,钞票;第三,还是钞票。 这些过时已久的电影,摘出一些片段剪在一起,再配上节奏分明的音乐,往往能收获数百万流量。老演员们纷纷入驻,焕发了事业“第二春”——黑帮片衰落的今天,突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了“文艺复兴”,背后的逻辑和心理着实耐人寻味。 演员的新去处 物质决定文化,电影反映社会大众潜意识。一种社会形态瓦解后,附着其上的艺术作品自然也会随风凋零。 自从美国反有组织犯罪法(RICO)被纽约总检察长朱利安尼大力推行,以及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后,黑帮开始受到打击,相关题材电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在中国内地,尽管一度出现过少数以上世纪80、90年代边缘人物为蓝本的电视剧,如《插翅难逃》《天不藏奸》《征服》等,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在电影方面,更是从未以一种稳定生产的类型片形式存在过。 《插翅难逃》剧照 千禧年后不久,连电视剧都逐渐不涉足这些题材了。如“刘华强”、“张世豪”这般荷尔蒙含量高的男性角色开始极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李晨和文章为代表的“暖男”。再往后,电视屏幕上就几乎全部由小鲜肉占据了主导。 面对观众喜好的转换,相关导演、编剧们的适应性较强,毕竟是门手艺活,换个题材另起炉灶即可,再不济,也可以在网大中寻求破局之道。而被早年的黑帮角色框死了戏路的演员们则一时间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为了赚钱,昔日的“大B哥”吴志雄以在各个地级市酒吧走穴为主要业务,驻唱演出中,《友情岁月》《热血燃烧》《刀光剑影》等歌曲是必唱曲目。 去年,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见到了吴志雄本人,当时他正在为一部院线电影《转型团伙》配合宣传。这部电影由吴镇宇、乔杉、吴志雄、文松等人主演,试图用“记忆错乱”的剧情来解释片中黑社会团伙存在的合理性——但显然不太能说服观众:最终豆瓣评分只有3.3,票房不到1700万元。 吴志雄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自己在80、90年代,通过拍电影赚了数千万。但由于好赌,又没有商业头脑,做生意失败,不仅把赚到的钱亏光,还倒欠下巨债。 为了将欠下的债补齐,给女儿留下足够多的财产,吴志雄尝试过开餐厅,一点点将损失的钱赚回来。2009年9月,他第一次在内地登台演出,“当时就赚几千块一场,一个月跑了差不多二十多场,去了二十多个不同的城市,全国只要有商演就去。慢慢存钱,很多人叫我‘登台王’,香港第一个过来跑演出的,很了不起的。”吴志雄说。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剧照,吴志雄和吴镇宇对戏 年过六旬的吴志雄,如今日程排得极满,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刚从广州演出完毕:“昨天下午到现在没睡。演出完了,早上七点半飞机过来,搞一天路演,明天晚上又飞回去去深圳,帮我女儿的餐厅剪彩。” 无独有偶,“豪哥”赵燕国彰也一度面临过接不到戏、也赚不到钱的窘境。不过,为了保证自己在戏中的形象不受损,再加上不太缺钱,他接商演的频率并不高,只求维持基本生活水准即可。 在这种青黄不接的背景下,异军突起的短视频APP就成了演员们的一个最好去处。相比电影这类需要用完整故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体裁,短视频内容进入门槛更低,形式变化上也更为自由,还能把早年四处散落的粉丝聚合在一起进行变现。在快手、抖音两个平台,上述演员的粉丝数均在数万到数百万之间不等。 文化需求 为什么到了法治社会,过去的黑帮文化和所谓“大哥形象”仍能在文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个解释是:当代社会阴盛阳衰太久了。而黑帮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野蛮发展期中最原始的基层组织形态,天然具备“血性”、“竞争”等雄性符号价值。与此同时,黑帮文化中抽象出的一些道德准则,如“忠义”、“友情”、“原则”等概念,放到今天也依然没完全过时。 事实上,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中体现的黑帮文化还是经过重重审查后的结果。早些时候,这种亚文化现象发展得更为蓬勃,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几年前的“快手第一天团”天安社。 2017年,博雅天下旗下媒体“每日人物“曾对天安社进行过调查。作者在《快手第一天团天安社的红与黑 | cosplay 黑社会引发的追捧效应》一文中总结道:天安社每个成员都满身文身,身形强壮,形貌酷似黑社会,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正经工作,比如物流、倒卖手串和汽车配件等。而在快手上,他们向粉丝们(多为四五线城市青年们)直播和展示的生活方式,多是权力、地位和金钱。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