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买泡泡玛特的人,究竟在买什么?
访问: [活动]阿里云“企业飞天会员年终盛典”:新户最高可得1212元红包 淘宝双12超级红包领取入口:每天最多领3次 最高1212元 “大孩子”的快乐生意到底能做多大?泡泡玛特给出了答案。 12月11日,在认购超356倍的火爆打新后,“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正式登陆港股。开盘股价持续走高,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达1065亿港元,金钱的味道刺激了市场情绪。 这家曾经的无名之辈,近几年依靠“盲盒经济”在潮玩领域声名鹊起,创造了今天的传奇。 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2017-2019三个年度总收益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近两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25%和227%;2017年-2019年,其净利润也迅速滚雪球,分别达到156.9万元、9952.1万元和4.51亿元。短短三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三级跳”。 而在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更是以1.42亿元的最终销售额,成为玩具类目首位“亿元俱乐部”成员。 实际上,泡泡玛特从2015年才开始转型做“盲盒”,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定位都还是综合零售商,在资本市场也一直表现平平。 直到2019年,那个“没有(投资)竞争者”的泡泡玛特逐渐成为香饽饽,被投资圈热捧。 2018年,在与泡泡玛特CEO王宁聊了一个多小时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直夸:“这是好公司。第一轮投完,第二轮还要投。” 沈南鹏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家公司的支持。招股书显示,王宁与妻子杨涛(泡泡玛特副总裁)持有泡泡玛特近49.8%的股权,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4.96%的持股,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 泡泡玛特上市前共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启赋资本、华强资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等。 除了资本加持,泡泡玛特也收获了大量年轻用户。它的主要消费群体由15—35周岁具有高消费能力,且热衷分享与展示的年轻人组成。 此前,泡泡玛特CMO果小披露过一个更加具体的用户画像:女性白领。据他介绍,公司的核心用户中,75%为女性;58%在30岁以下,其中“Z时代”占了32%;90%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间。 泡泡玛特门前的消费者 为什么泡泡玛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双重认可? 沈南鹏称泡泡玛特是“旨在传递快乐与美好的公司”;而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苏凯认为,“潮玩行业的本质是不断与对生活有美好追求的年轻一代互动,这种精神消费是穿越周期的,有着巨大的释放潜力。” 但市场上不理解、不认可泡泡玛特的声音也广泛存在。 比如,“它为什么卖那么贵?”、“这样一家公司凭什么千亿市值?” 甚至有人认为,泡泡玛特在“割年轻人的韭菜”、“收智商税”、“没有社会价值”。 但也有它的用户反驳称,“不要问,问就说明你们不懂年轻人”。 还有投资人士说,“你就当它是个线下实体游戏,玩家氪金买皮肤装备,偶尔还能有些二级市场交易行为,是不是好理解一些?” 那么,为泡泡玛特买单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花钱买盲盒究竟图什么?我们与几个泡泡玛特的用户聊了聊,希望他们的分享可以有助于大家进一步看清泡泡玛特。 “说买盲盒是交智商税的人,缺少对艺术品的欣赏” Jane:85后 高级市场经理 我第一次买盲盒的时候心情不是很好,但是打开盲盒后好像心情变好很多。我会经常和它们说说话,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它们感觉会被治愈。 有人说买盲盒是交智商税,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意识到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也缺少对艺术品的欣赏。对我来说买到的不仅仅是个盲盒,还有心理上的满足和治愈。 我一直很喜欢动漫,追了海贼王很多年,对手办这一类的东西也很喜欢,但是正版的价格都比较贵,以前的手办都是朋友送的。最早看到泡泡玛特是在商场里,觉得挺有艺术性,我自己也是学艺术出身的,就产生了兴趣。 后来看到我姐姐经常给她孩子买,说小孩子特别喜欢这些,就更加加深了印象。 之后我就开始仔细研究泡泡玛特,包括创始人的故事,看到一些文章里它的创始人的想法跟我的很像,就找到了共鸣。 我本身艺术出身,做了十年的市场,“艺术+市场”也是我想做的事情。后面就开始线下购买,主要想体验一下购买流程,然后就发现有点惊喜。我会先看哪些是自己喜欢的系列、或经典系列、或新出的系列,比如米奇、美食、绘画、可爱风等等。也会根据送的人的特点来选择,然后就看外包装的完整程度和整洁性去挑选。 自从第一次买完,后面去商场见到有新品基本上都会买,差不多一个月买4次,每次花费超过150元。我在实体店里和机器上都购买过,线下店的体验会更好一些。 我买盲盒主要看系列、图案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我觉得泡泡玛特签约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品,作为艺术品被商业化,被市场认可是很自然的事情,也说明人们的审美在提升,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这个东西有多大价值?真没有,就是满足喜好” 莉莉安:85年(宝妈) 市场总监 我接触盲盒最早是因为小朋友喜欢,三年前我们路过一个泡泡玛特的店,小朋友瞅了以后就迷上了。开始买了以后我也关注,成人也会沉迷于此。 我们家有一个玻璃柜,放了上百个盲盒。看到泡泡玛特上市我都后悔死了,我应该早点打这个新股。 59元一个,一开始我觉得超贵,比一般玩具都贵,问题是只要一开始买就停不下来了,像是入局,孩子希望抽到自己心仪的那个,而且还要隐藏款,我们家孩子抽到隐藏款特别高兴。我觉得它猎奇的心理比较重一点,设计比较可爱,它的IP比较得小朋友的喜欢。 上海有个潮流玩具展,就是泡泡玛特办的,前两年我都会带小朋友去,在展会上可以买到限量版的娃娃,但今年我没有买到入场门票,太火热了。 作为一个给小朋友买单的人,我发现他们要的是新奇感,他们买盲盒就跟我们小时候收集各种美少女的卡片一样。 要说这个东西有多大价值,真没有,就是满足喜好。 我周围90后喜欢盲盒的也很多,也衍生出一个市场,比如他们抽到了隐藏款,转手卖给需要的人,价格可能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它在这个交易市场里是有价格的,就跟炒茅台酒一样。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挺看好这家公司的。它现在的市场还主要在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蛮大的。 “那是一种类似‘拆礼物’带来的惊喜感” 洋洋:95后 在职研究生 “送你一个盲盒,看你运气能拆出什么东西。” 2019年,第一次收到泡泡玛特盲盒时,朋友说的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品牌瞬间产生了好奇和好感。因为在盲盒打开前,收送礼双方都不清楚礼物具体是什么,吊足了人的胃口。 “一个有趣的品牌”,成为了我对泡泡玛特的初印象。 真正接触盲盒、购买盲盒,是工作实习之后。按照原定计划,今年我本来应该在美国读研究生一年级,受到疫情影响,不得不回国。考虑到明年就要毕业,我就在深圳找了份工作实习。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