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成功 只能算跑完新冠对抗战的上半程
访问: 阿里云双11全球狂欢季返场继续 – 双核8G云服务器首年286.44元 药物从试验成功到正式进入市场是个漫长的过程。若要了解这些疫苗进展究竟如何,这里有5大关键问题值得关注。 “有效性94.1%、95%、70%”,这些数据在说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目前,共有48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进展较快,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项目共有11个,中国有5个,美国4个。 三期临床是临门一脚。此前的一、二期临床通常是数十人或者数百人的小范围测试,受试者挑选的是少数成年的健康人群,一般只能检测出人体能否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者免疫细胞。决定候选疫苗是否真正具备保护效力的门票,还是得看三期临床。 9月16日,巴林首都麦纳麦,在中国新冠疫苗国际临床(Ⅲ期)试验在巴林王国的接种现场,巴林王国王储萨勒曼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接种。 三期临床往往会招募数以万计的受试者,以模拟在真实社会环境下的疾病流行,老年人、少数族裔、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均要吸收进来。所以你会看到,这些疫苗的试验地点分布在北美、南美、欧洲等各个地区,因为试验需要大量的受试者。 11月消息发布比较频繁的,可能要属对Moderna、辉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组候选疫苗三期临床中期数据的讨论。根据各公司官方发布的消息,Moderna、辉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期临床期中数据的效力分别为94.1%、95%、70%(其中一组数据达90%)。 要谈论这些数据,我们先要区分两个名词:效力(effica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力是指我们在临床试验中评估得到的数据,而有效性指的是疫苗在上市过后,用于普通人的预防接种时可受到保护的比例。 这两个数据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在理想和受控状态下得到的结果;而一个是在一般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它还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所以,前述三个数据,讲的都是效力——在试验条件下的数据。 拿Moderna的试验方案举例,Moderna称有超过3万名受试者参与了试验,其中包括按照1:1比例施打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也就是说,这里面会有超过1万人接种真疫苗,而另外1万人打安慰剂。接种完第一针,受试者将在28天后接种第二针。 接下来就需要观察哪些人在真实环境中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感染。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临床终点。临床终点就是在方案设计里,用什么目标来评估试验。 在Moderna的方案中,他们将有症状的新冠患者设为临床终点,而严重/无症状的新冠患者则被列为次要疗效终点。原因在于,按照以往呼吸道病毒疫苗研发的经验来看,以有症状的病患作为主要终点,更容易判断有效性。 所以在两组对照疫苗接种完后,调查人员只要调查在真实环境中有症状的新冠感染者,其中多少人接种的是安慰剂,多少人接种的是真疫苗,即可评估这种候选疫苗的效力。 Moderna此前在方案中为这一研究安排了三次数据分析,第一次中期数据分析是在感染人数达到53人的时候,第二次是在感染人数达到106人的时候,最终的数据分析将会在感染人数达到151人的时候展开。要等到这么多人在真实环境中感染,需要5-10个月不等的时间,这也是三期临床耗时的原因之一。 进度似乎比方案要快一点。目前,Moderna在试验中共发现了196名感染者。其中185人接种的都是安慰剂,而打了疫苗的感染者是11位。所谓的效力,计算的就是这些志愿者里打过“真实疫苗”后阳性感染者的发生比例。 94.1%、95%都是很高的数据。毕竟中国药监局、美国FDA、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新冠疫苗的效力要求为“不低于50%”,可接受的最短保护时长为6个月、2个月(申请“紧急使用权”时的最低要求)。 三期临床进展缓慢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要对保护时长开展验证。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仍然只代表这一阶段的试验数据,更多的数据还有待观察。 阿斯利康的三期数据飘忽不定,到底行不行? 阿斯利康是几组领跑选手里最具有争议的一位。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让人感到困惑的实验数据。 目前大多数候选疫苗都是两针剂注射,阿斯利康也是。但是阿斯利康的试验人员在做试验的时候没有统一剂量,这导致他们的数据有三种计算方法。 阿斯利康的产品在两针都以全剂量给药时,疫苗有效性为62%;但在实验人员犯错后,初剂以半剂量给药,第二剂以全剂量给药时,疫苗有效性达到了90%。所以阿斯利康给出的最终数据是合并两种给药方案后给出的平均疗效——70%。 路透社在11月24日报道,阿斯利康的医药研发执行副总裁Mene Pangalos称,注射一半剂量的操作是出于偶然因素。原本计划全部是全剂量注射,但是研究人员发现,部分受试者在接种第一剂过后的副作用比预期中轻,检查操作后发现,原因是疫苗剂量少注射了一半。随后,团队索性就将错就错了。 阿斯利康声称疫苗比BioNTech和Moderna生产的疫苗更便宜,更容易生产。但随后迎来了外界对数据的大范围质疑。福奇就曾给出警告说,在阿斯利康得出更多的结论之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撑试验。 多位人士在媒体采访中均透露出对阿斯利康试验结果的怀疑。他们认为,阿斯利康在数据披露上的错误以及一系列其他违规,削弱了结果的可靠性。关键仍然在于,阿斯利康并没有像Moderna和辉瑞/BioNTech一样提供一个大范围内、统一标准的的三期临床结果,以及确切的给药方案。医疗界人士认为,阿斯利康的70%效力是一种对试验数据的组装——以求获得一个好看的结果。 目前,阿斯利康在就“一剂半”的给药方案与美国FDA协商。不过,两手准备是要有的。在11月26日的采访中,阿斯利康的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已表示,将启动额外的新临床试验。这是一项评估低剂量效果的全球性试验,将在小范围内开展,试验进度会更快。 不同疫苗使用的技术有何不同? 目前跑在市场前线的新冠疫苗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3种类型。 最传统的研制路线是灭活疫苗,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后注入人体,这些没有毒性的病毒“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11月25日申请上市的国药集团的疫苗就是这种类型,中国目前共有3支灭活新冠疫苗。 康希诺和阿斯利康的疫苗采用的是“腺病毒载体”路线。具体即是将S蛋白基因转入腺病毒的基因之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部分,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打开感染人体大门的“钥匙”——在接种疫苗过后,有S蛋白片段的腺病毒就会“骗”过人体,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对S蛋白的免疫记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