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小鹏汽车上演“激光大战”
无人驾驶货运卡车技术研发商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陈默也告诉《IT时报》记者,对于他们的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来说,多一种传感器相当于多一份冗余,由于L4级别自动驾驶可替代司机,利润较高,所以即使高成本的激光雷达也负担得起。但瞄准L2级别量产车的特斯拉就很难接受激光雷达的成本,尤其是机械激光雷达,而且一旦确定了纯视觉的自动驾驶路线也不大会轻易改变。 但在马斯克11月24日宣布的即将推出的全自动驾驶(FSD)测试版本中,2D(二维图像)的问题可能已被解决。 从此前曝光的测试视频中可以看到,新版的FSD自动驾驶软件不需要绘制区域地图,而是通过识别道路特征,将周围环境图片进行拼接。 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图像处理的4D逻辑模拟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甚至有一个角度,看起来像是无人机从上空看到路况,从而使车辆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路口转弯、通过环岛、狭窄路段自动折叠后视镜等新功能,都可以自动完成。 新版FSD被马斯克称为量子飞跃式的进步,而在对小鹏的隔空喊话中,马斯克也刻意强调了这点:“他们没有我们的神经网络计算能力。” 然而,特斯拉车主想要升级为FSD并不便宜,至少要再加6.4万元,小鹏的机会则在于,激光雷达不仅有效,而且国产化的步伐正大大加快。 03 国产激光雷达降至1000美元以下 激光雷达一向与“贵”联系在一起。 中信建投的一份研报指出,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探测广的优点,测距范围可达200米,但是易受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影响,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成本高。 以滴滴的自动驾驶汽车为例,配备了1个64线激光雷达和2个16线激光雷达等近20个传感器,造价在100万元以上。 不过,激光雷达市场近年来的“国潮”趋势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的降本需求。 成立于2007年的Velodyne是来自美国硅谷的激光雷达鼻祖,然而2019年终,Velodyne开始淡出中国市场,被国产厂商价格狙击是主要原因。 从低端的16线产品到高端的64线产品,Velodyne都受到了中国创业公司的围堵,譬如速腾聚创的16线激光雷达价格只有Velodyne的一半,禾赛科技则凭借一款40线激光雷达从这家美国巨头口中抢下了百度这块蛋糕,并联合百度Apollo发布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环境感知套件。 今年9月,禾赛科技推出了图像级分辨率的128线机械激光雷达,据上述内部人士称,与美国友商同类产品的70万元报价相比,禾赛的价格便宜了一半,目前已有客户开始用128线替代原本的64线,“有不少造车新势力也和我们建立了合作”。一度采购过Velodyne的图森未来也将目光转向了更多国产品牌,性价比和服务是陈默看好中国制造的两个杀手锏。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激光雷达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量小。我们希望把激光雷达用到量产车型里去,通过量的提升把物料成本拉下来。如果上万的采购量,议价能力是非常强的。” 根据小鹏汽车Q3财报,三季度共交付汽车8578辆,同比增长266%,其中定位轿跑且在价格、续航及车型定位上直面特斯拉Model 3的P7实现规模性交付,达到6210辆。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由于P7上量,小鹏单车ASP(平均销售价格)由Q2的17万元增长至22万元。预计 2021年销量可以保持150%以上增速,但或受Model 3 降价等影响,P7车型10月销量环比下滑 18%,因此四季度销量情况极为关键。 据陈默推断,小鹏选择固态激光雷达的可能性更大,价格大约在500-600美元。固态激光雷达不需要旋转部件,大大压缩了结构和尺寸并降低成本,但不能360度旋转也意味着无法实现全方位扫描,所以需要在不同方向布置多个固态激光雷达。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激光雷达价格已下探至1000美元以内,预计到2022年市场有望增长至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8%。 不少国内企业也都在入局激光雷达,售价8999元的大疆Livox激光雷达正式发售,使激光雷达售价首次降至万元以下。 今年10月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高峰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确表示,华为要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汽车核心传感器,打造新的传感器生态。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