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火箭再次发射成功 创始人:不要急着当马斯克
“也就两年时间。”刘百奇判断,如果说2018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爆发的元年,2020年是加速发展的阶段,那么2022年将出现分化,“到那个时候,如果还不能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射能力,甚至连入轨都没有,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讲故事了。” 而第三阶段是达到真正的降本增效,也就是让火箭重复使用。早期的降本增效可以从组织模式、供应链管理入手,但这并不是颠覆性的降成本,只有真正让火箭重复使用,才能出现像SpaceX这样的大幅度降成本。 “我们看到火箭有很大市场,但说实话,这个市场对成本、效益、产能提出了非常大的要求,国外的成本已经在这摆着。”刘百奇直言,200多公斤的宽带通信卫星进入太空需要七八千万元,而马斯克的发射成本在150万美元以下。“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就是成本和效率。” “以前为什么大家觉得商业航天不容易赚钱?就是因为前期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时花的钱太多了。如果你花的钱是别人的七八倍,后边做服务时得收多少费用才能把这钱收回来?” 刘百奇表示,目前要解决的是降本增效,降低火箭成本,提高火箭性价比和产能。至于“谁谁谁在追赶马斯克、谁谁谁最像马斯克、谁谁谁是中国马斯克”的说法,“大家不要着急去当马斯克,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解决产业上的问题。” 星河动力火箭首飞成功,中国诞生第二枚发射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航天专家黄志澄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说明中国民营火箭公司有很大潜力。 他也提到,目前中国的民营火箭公司中,“成功的两家都在固体火箭领域发力。但固体火箭市场相对有限,关键是要发展中大型运载火箭,这方面的竞争才真正开始。” 星河动力在研的中型液体火箭智神星一号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系统试车,进入投产阶段,争取2022年12月份前首飞。液体火箭的研制两线并行,在争取一次性使用火箭入轨并开展商业运营的同时,同步实施火箭跳跃实验,小步迭代,以实现重复使用的目标。 “我们争取两年有一个成果,这两年就是固体火箭首飞,再两年就是液体火箭必须首飞。再两年,2024年咱们必须重复使用。”程圣清说,2024年,“把这个事情做成了就退休。” “做起来有多难你知道吗?很难的。”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 iOS 14.2带来了JIT编译支持 可以让仿真应用跑出原生性能
- 苹果新闻是媒体巨头的派对还是葬礼?
- Realme Buds Air Pro、Buds Wireless Pro降噪耳机率先在印度
- Facebook开始在平台打压QAnon及其他民兵组织的社交团体
- Switchblade 600无人机同时又是一颗反装甲巡航导弹
- 通用汽车开设3D打印研发中心 优化时间成本并提升品质
- MSM Adreno DRM驱动为Linux 5.10带来DP输出和每进程页表支持
- 营销网站SEO制作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 iPhone 12从加价到破发仅一周 华强北最低5800元拿货
- CPU-Z单核接近700分 B站UP主曝光i9-11900K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