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火箭再次发射成功 创始人:不要急着当马斯克
访问: 天猫双11第一波11月1日凌晨开启 1400万款商品开启打折模式 京东双十一领券入口:三大主场每满300减40 京享红包最高1111元 “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本文图片 陈肖 “每一个公司打首枚火箭的初衷都不一样。”星河动力CEO刘百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谷神星一号是一枚有量产计划的火箭,将通过3发火箭的研制完成定型。今年完成首飞之后,明年“不计划多打”,只计划发射两枚火箭。“通过3发火箭把性价比打出来,再去小批量生产,产能从小批量到中批量,逐步往上走。” 从2018年成立,到今年交出第一张成绩单,尽管星河动力首飞成功,但刘百奇认为,“一个火箭公司一年打一发两发,这不叫火箭公司,这叫试验公司。做火箭的目的是给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发射服务必须是批量可复制的。”所有火箭公司只有具备稳定批量的入轨发射能力,才能开始谈真正的竞争,这也真正到了民营火箭“见分晓”的时刻,“也就两年时间。” 至于“谁谁谁在追赶马斯克、谁谁谁最像马斯克、谁谁谁是中国马斯克”的说法,刘百奇呼吁,“大家不要着急去当马斯克,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解决产业上的问题。” 这是一枚有量产计划的火箭,明年只计划发两枚 从2018年成立,到今年交出第一张成绩单,星河动力飞速挺进太空。 这是星河动力首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成为继蓝箭航天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零壹空间OS-M固体运载火箭、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一固体运载火箭后,中国第四枚挑战入轨发射的民营火箭,也是继双曲线一号遥一之后中国第二枚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 “每一个公司打首枚火箭的初衷都不一样。”刘百奇表示,谷神星一号是一枚有量产计划的火箭,将通过3发火箭的研制完成定型,遥一火箭上发现的问题将在遥二火箭上解决,遥二、遥三火箭开展小幅升级改造。 刘百奇说,明年“不计划多打”,只计划发射两发火箭。“通过3发火箭把性价比打出来,再去小批量生产,产能从小批量到中批量,逐步往上走。” 首飞任务的成败“影响不了前进的步伐”,刘百奇认为,其作用是增加实验子样。但首飞火箭对星河动力意义重大。这枚看上去不大的火箭让星河动力掌握了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的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团队,火箭全部设计工作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生产制造建立了供应链体系和质量管控体系。 火箭一、二级分离是最大的风险点。分离时的高度越高,受大气扰动越少。为了确保在大气层内分离的安全,星河动力通过弹道和动力设计,让分离高度达到30公里,这是民营火箭中分离高度最高的一枚。“我们做了大量分离仿真计算、地面级间分离试验,确保分离可靠性。”刘百奇说。 除了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也是卫星发射入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整流罩位于火箭顶部,一般由高强度、轻质、耐高温材料制成,除了保持火箭良好气动外形,还能在火箭飞行中保护卫星。当整流罩的作用完成,它必须从运载火箭上分离。 “分离是难点。”在体制内工作了20多年的孙鹏军对于毫秒级的变化心里也没底。2018年,孙鹏军加入星河动力,担任结构技术部部长。 “没经历过的事总感觉是一个黑匣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的方法是按毫秒去排。”把时间分成毫秒级,以此检测整流罩分离时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先保证计算到位,再开展试验,最终整流罩分离试验也一次性成功。 真正试验时,为了保护整流罩在分离时不被摔坏,地面铺设了海绵垫。孙鹏军还是担心,万一海绵垫滑移或布设太硬就会摔坏整流罩,便自个儿从高处往海绵垫上摔了两次,“因为这是首飞产品,真是当宝贝。” 但试验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今年5月,谷神星一号上面级全系统试车后出现了几个技术问题。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动力总师程圣清不放心,带着团队在外地核查了整整两个月,“有时候一干一整夜。” 为了解决推进剂输送的不同步性,团队捣鼓了两个可乐瓶充当两个贮箱,往里面灌水,再做出各种管路,管路不同,水的流量也不同。可乐瓶戳个窟窿通了大气,再观测,流量又不相同。就这样做了近百次实验,程圣清终于找到了影响推进剂输送不同步性的因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首飞前,孙鹏军梦见过失利。有时候睡着睡着突然被吓醒,心里不踏实,“到底还有哪个地方没有考虑到。” 今年8月,谷神星一号在湖北总装厂开展全箭模态试验。虽然是火箭强度专业出身,但他还是像个维修工,拿着手电一个钉一个钉照过去看。火箭上有上千个螺钉,最后确实发现两个钉子没拧到位。“虽然不一定真出大事,但能发现问题肯定是好事。” 民营火箭两年后“见分晓”,不要急着去当“马斯克” 从2014年民营航天兴起,这一行业经历了6年的摸爬滚打,星际荣耀和星河动力先后加入“轨道俱乐部”,实现入轨发射。 “有些企业启动了科创板上市辅导,上市前期的资金已经入场。”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外加大力倡导硬科技的发展氛围,刘百奇感受到的明显变化是,行业越来越热闹。 “不管敢不敢出手”,关注行业赛道的资本越来越多,来交流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多。“以前地方政府一说航天,会觉得这和当地的产业经济怎么结合?现在这有可能成为当地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 在刘百奇看来,民营火箭的发展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决入轨,第二个阶段是具备稳定批量的入轨发射能力。 尽管星河动力首飞成功,但他认为,“一个火箭公司一年打一发两发,这不叫火箭公司,这叫试验公司。做火箭的目的是给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发射服务必须是批量可复制的。” “所有火箭公司只有到了第二阶段才开始谈真正的竞争。”只有像快舟火箭一样一年打七八发,发发都成功,还能赚钱,用稳定的发射服务能力证明不是概率,这才是真正到了民营火箭“见分晓”的时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 iOS 14.2带来了JIT编译支持 可以让仿真应用跑出原生性能
- 苹果新闻是媒体巨头的派对还是葬礼?
- Realme Buds Air Pro、Buds Wireless Pro降噪耳机率先在印度
- Facebook开始在平台打压QAnon及其他民兵组织的社交团体
- Switchblade 600无人机同时又是一颗反装甲巡航导弹
- 通用汽车开设3D打印研发中心 优化时间成本并提升品质
- MSM Adreno DRM驱动为Linux 5.10带来DP输出和每进程页表支持
- 营销网站SEO制作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 iPhone 12从加价到破发仅一周 华强北最低5800元拿货
- CPU-Z单核接近700分 B站UP主曝光i9-11900K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