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政策 > 正文

在知乎 编啥能月入40万?

发布时间:2020-11-08 09:06:52 所属栏目:政策 来源:互联网
导读:访问: 天猫双11第一波11月1日凌晨开启 1400万款商品开启打折模式 京东双十一领券入口:三大主场每满300减40 京享红包最高1111元 必须吐槽下,开通会员后要操作3步才能找到该页面,套娃式菜单体验并不够友好 知乎与故事,天生是一对 “ 知乎终于摊牌了, 我

知乎创作者赵观(化名)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表示,“2013年以前,压根没人想过从知乎赚钱,老用户对这个社区寄予厚望,其与豆瓣一起被奉为年轻人的精神家园,稍有向金钱低头的趋势就会被喷的体无完肤,更别说答主恰饭——不仅效果差、掉粉,还会有一帮人撕你涨粉。”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几年随着知乎用户的持续增长,这个邀请制的精英聚集地正在变成普惠型社区。

2018年5月知乎在百度指数上的用户搜索画像

2020年5月知乎在百度指数上的用户搜索画像

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年轻用户被吸收进来,好处是话语权下移——知乎新生态中用户参与感得到极大提升,很多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端又是内容的生产者;坏处同样致命——知乎并未对用户观点碰撞频频引发的冲突做好应对机制,当越来越多的亚文化群体涌入时,社区“抬杠”、“撕逼” 现象一度盛行。

究其深层原因:

一方面,无脑玩梗的段子手和身兼百职的故事大王层出不穷,不少大V的干货内容都被答非所问的“抖机灵”和“讲故事”内容埋没,“强答”大军日益壮大。甚至随着 “上知乎,分享你刚编好的故事”这一说法流传开来,潜水用户越发认定——知乎缺乏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而问答社区“鼻祖” Quora解决此困扰的办法是,“在Quora 制定一条严格执行的规定,即答案必须是有益的,无助于问题的答案会被隐藏 ”。这既扼杀了段子手在Quora的生存空间,也保证了Quora 上答案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现象/事件问题下的回答,流量逐渐从过硬的专业技能回答向立场/情绪先行的回答倾斜。尤其随着“XXX是怎样的体验”、“如何评价XXX”、“虽然不懂(异性特征/行为),歪楼问XXX” 等钓鱼帖大行其道,社区自身知识浓度一再被稀释。

这也让老用户的话语权以及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正向激励(金钱、荣誉、身份等)不断被平台摊薄的情况下,部分有能力的答主开始向其他创作平台迁徙,频频出现“知乎大V出走”的新闻。

对此,知乎CEO周源曾对媒体表示,“在竞争层面来看,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处在大的竞争背景之下,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可能会是横向扩张,也有可能是纵向上把产品做得非常深入”。

说白了,知乎为了拥抱更多年轻人,必然要承受内容泛化的阵痛。但,也有意外的惊喜。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阅读用户年龄,86.3%的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37.4%的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22.9%的用户年龄在25-30岁之间,26.0%的用户年龄在31-35岁之间。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也就是说,网文受众的年龄分布和知乎用户画像年龄层分布高度重合。在知乎,网文阅读的需求长期存在,只需要足够多的优质内容,就能将网文受众的注意力从其他平台抢夺过来。

去年《互联网大会》期间,知乎CEO周源曾表示,“只有用户、内容、商业三个部分互相推动,形成正向循环,知乎这个飞轮才能不停地旋转、不断生长壮大。”

你会发现,这时候他已经将商业推到了平台发展的战略高度。

周源终于明白,小众社区要么大,要么死,从内容——内容、用户——内容、用户、商业,这是一家平台壮大过程中最重要的显性要素。

但互联网内容平台商业化,此前只有卖广告和知识付费两条路。

前者是对流量套现,会对平台内容生态造成巨大冲击;后者内容质感不可控,很容易因“获得感”产生口碑分化。如今看,自2017年知乎陆续成立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伊始,两只脚刚好踩在两个坑里。

广告变现方面,知乎广告在开屏页、发现界面、信息流、评论区、底部推荐等功能模块无孔不入,甚至还将品牌提问穿插在Live特别现场。

然而,这些密集渗透的广告持续遭到老用户、资深创作者的情感抵触。不仅因为广告骤增之后氛围的无序,而是基于默认的假设——精神社区在商业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乌托邦崩塌的幻灭感。

在知乎 编啥能月入40万?
截图来源:互联网指北

知乎用户“陈章鱼”就对知乎推荐取向反复横跳有过这样一个论断,“知乎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传统的人关注人的内容模式,和机器推荐的内容模式之间,摇摆不定。”

知识付费方面,“知乎大学” 体系由 “课程” + “书” + “训练营” 构成。直到2019 年 3 月 21 日 “盐选会员”上线,知乎才从单一知识付费转型成多元化的会员经济。

如今回头看,细分领域大V对专业知识的分享偏小众,愿意持续买单的人数寥寥;通识领域大V调动情绪能力盖过专业能力,很难持续产出高质量付费内容。再加上电子书、圆桌、Live讲座这些付费体系重合度越来越高,平台规避的筛选责任都转嫁成用户试错成本。最终,这笔投入产出比尴尬的生意在多数大V账号趋于停摆的状态。

此后,知乎商业化也从此前的克制变的越来越“放肆”,陆续在短视频、短信息流、电商、直播等风口徘徊——它一直在积极面对社区向平台转型过程带来的阵痛,试图通过改版来平衡社区与平台属性之间的冲突,但终究没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赚钱方式。

知乎网文的含金量

微博CEO王高飞(@来去之间)有句话颇值得玩味,他曾对外表示:“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现在看,网文俨然成为知乎商业化进程中新的抓手。

虽然,坊间依旧戏称网文受众是“三低”人群,但七月荔写网文月入40万这个事儿,至少是网文新业态被市场认可的积极信号。

知乎将《洗铅华:恶毒女配生存录》标榜为优秀案例标杆

网文重度爱好者大浅(笔名)就对虎嗅表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