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未来逐步由专家当家 避免行政管理团队权力过于垄断
访问: 阿里云推出高校特惠专场:0元体验入门云计算 快速部署创业项目 并且,专委会设置要按专业领域能力划分而非行政部门来划分,负责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掌握技术宏观方向,坚持专家评专家,选出各类领军人物。 “随着我们公司管理越来越规范,领导的作用更多的是组织作用。如果领导冒充专家,就会打偏、打歪。未来公司要强调专业作用,应该逐步由专家来当家。”任正非说。 “专家要有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公司集体主义下实现个人英雄主义。”任正非认为,“我们允许个人英雄主义,但你先要有集体主义。专家的创新如果完全脱离大平台,一个人孤军奋战,最后脱离平台造出来一个模块,不是公司需要的。” 以下为任正非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研发专家代表及专委会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公司的人才管理机制,要有利于专家和人才的成长和才能的发挥。管理机制的落后,会抑制创新,抑制我们前进,抑制我们进步。研发工作跟生产系统工作是不同的,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做调整,要改变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制度和长远看法,要向美国、俄罗斯……学习尊重专家,否则就无法正确地发挥出科学家、专家、人才的价值。专委会以能力提升为中心,要对专业能力规划、专家能力评价承担责任并赋予权力。专家要赋予专业决策权,类似总会计师对能否入账做出最终决策那样,从部门首长那里分权。 一、公司实现多元化管理,避免AT权力过于垄断,赋予专委会一定的人事权,与AT分好工,给予专家合理评价和有效激励。 公司要避免AT团队垄断权力,造成评价的单一性,以及价值观的扭曲。要赋予专委会一定的人事权力,管理多元化。专委会负责评定专家的专业能力,AT负责评定人员的责任贡献。 专委会要切实发挥起作用,负责人员的能力管理,但不一定要对人和作战项目进行调度。AT团队更多是安排专家的作战位置,并基于作战结果进行评价与任用,推动专家成员的循环更替。评聘有所分离,聘用制是科学的。拿过去的教育体系来说,教师下个学期拿不到聘书,到了这个学期末就很着急,因为好教师肯定拿聘书还涨工资,学校是比较教育质量。 除了对专家技能有评价权,在人才识别、专家的梯队建设、任用、定级等方面专委会还可以有一定的建议权力,建议权要有一定的权重,AT不可忽略专委会的建议、否决。 对专家简单的以岗定级、以产品规模定岗的机制要废除;专家职级一定比主官低的限制要取消,专家系统里不能论资排辈。专家报名认证,也不能由行政团队来审批。对专家的定级,要以其贡献和能力来综合确定,对此要尽快改革过来。专委会要拿出专家认证的标准,要以进度来评价他的能力。有些探索性、未来型研究项目是对不确定性的探索,短期很难出结果,但长期很有价值,要持之以恒的攻坚突破,所以,不仅要长期坚持投入,更要对专家以及他的研究团队考核,从开始的时候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用形象进度,基于研究的进度和过程结果对专家给予肯定。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考核机制,梵高是会饿死的。对失败的项目也要给予客观评定。在不确定项目中,坚决支持给予专家空间,要认可失败的研究与创新项目也是成功。特别是研究项目,大部分都可能会失败的(如果大部分是成功的,那说明太过于保守了),但至少培养了人才。不能因为研究项目失败,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研究项目成功,就全盘肯定。 对于专家的评价,要与技能提升和积累结合起来,由专委会负责给予评估,同时和AT的绩效评价一起,做出最后的综合评议意见。 二、专委会设置要按专业领域能力划分而非行政部门来划分,负责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掌握技术宏观方向,坚持专家评专家,选出各类领军人物;专委会的结构上,要实行任期制,老中青相结合。高级专家要精专于长,矢志不移地追求,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中级专家要有一定范围的流动,给相关领域带去活力,更好地激活组织,有计划、有策略地跨领域、跨部门流动;年青的专家要甩开距离,大胆流动,去吸收宇宙真气,去吸收丰富的地气,有小小的成功,知晓成功的过程。 专委会按照专业领域能力而不是行政部门进行划分,负责能力的长期建设,要保持运作的相对独立和相对稳定,与行政组织调整适当解耦。专委会要站在公司层面,对本领域专业人群能力提升的最终效果负责,而不仅是对专委会主任所管辖组织的专业能力负责。 专委会要宏观规划好技术与能力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及实施步骤、措施,负责做好专家的训练、任职评定,选出技术、专业或模块领军人物(可以有一层二层等等)来提供给AT选拔任用,各部门也要让真正的专家在技术规划、布局及架构性决策中发挥出核心关键作用。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的过程管理,还是由各级行政组织以及现有业务管理团队负责。专委会将来可以设立几个机构(或小组、或模块),分别负责规划、专家训练、专家任职评定、专家使用建议等工作,专家可以分层分级管理。 专委会主任首先要有战略洞察能力,同时专业性和责任心对专委会的运作质量也至关重要。专委会主任原则上由一级流程功能维度的GPO担任,也可根据需要采取君权神授与民主选举结合的方式,选拔最合适的人担任。 专委会中行政官员不能过多。领导参与专委会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能专家评价专家和选拔专家,而不是代替专家。行政长官专业考试考得不好就别进专委会。若行政长官专业考核结果好,愿意从事专业工作,可以转为专家,专家的职级未必低于行政主官。 专委会不能搞资历照顾,好像这个人资格老就放进去,不能“老弱病残”,要走老、中、青三结合的道路,滚动迭代。专委会成员实行任期制,委员可以滚动任命。任期中专委会成员至少有1/3时间在最基层工作,循环流动。专委会的任期三年,人员要垂直滚动起来,让最高层去最基层一段实践,多层次的循环滚动,避免决策僵化;也要横向滚动起来,促进平台的共同进步。 三、要梳理好专家在当前业务决策团队(如ST/IPMT/ITMT/SDT等)中关于专业决策的责任和权力,通过合理的专家分权,让专家真正掌握作战中一定的专业决策权,以强调专业作用对作战的提升与保障,简化管理。 随着我们公司管理越来越规范,领导的作用更多的是组织作用。如果领导冒充专家,就会打偏、打歪。未来公司要强调专业作用,应该逐步由专家来当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