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上的盲人去哪了?
访问: 阿里云推出高校特惠专场:0元体验入门云计算 快速部署创业项目 尽管很多物件并不是那么精致,但想到能帮助其他人,同学们就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 但最近的一件舆论大事件,却让我震惊,让我怀疑起了一些出离愤怒的网友到底上没上过学: 在抖音上,视力障碍用户 @盲探-小龙蛋 一条以社区电梯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短视频作品,引来了一大批秉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抖音用户,他们显示出了不可思议的大局观:认为这个世界就是适者生存,像他这种弱势的小群体没有理由要求一座城市为他们服务。 这种戾气,很快由攻击他的诉求无理且昂贵,转化为人身攻击。观众们甚至根据视频最后阶段他的眼球位置转正为依据,说他是“假盲人”。 这种“大多数”对视力障碍者的冷漠甚至残酷的言论,揭示了人们与这个群体之间的巨大裂痕。为了搞清它是如何产生的,我采访了视障人士并研究了一下他们的烦恼。 01.盲道上的盲人去哪了? 你不必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家,也不必天天蹲在街角苦哈哈做田野调查,只需要稍微回想一下过往画面,就能发现一个荒诞的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我在大街的盲道上,从来没看见过盲人呢? 可能有人会说,盲人才多少啊,他们本来数量少,自然街上看见的就少了。 但从数据来看,你每天都能在十字路口看见的警察叔叔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13%,而网友口中的 “小部分群体”在差不多每80人里就有1个。 他们被称作视力障碍者,这个群体在我国高达1731万人,按照视力划分为“低视力”和“盲人”两种,其中盲人占500万人以上,且正以每年40万的数量持续增加。 图片来源:央视网 真正阻碍人们看见盲人的并不是人数,而是恶劣的环境——凶险的盲道设计、胡乱码放的共享单车、缺乏无障碍设施的城市基础建设,都大大局限了视力障碍者的活动空间。 新华社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记者长期跟踪采访的47位盲人中,每位盲人都至少能罗列10次以上受伤经历。 正在中传媒读研的视障人士董丽娜告诉我,每位视觉障碍者在出行时受伤是很常见的,有时是磕破头,有时是摔倒,甚至有时是送命。 图片来源:百度 上面提到的盲道问题,媒体们早已多次报道,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不信,下楼沿着盲道走,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要命的事。 比如给你每天通勤方便的共享单车的瞎码瞎放,就是视觉障碍者出行的绊脚石,倘若你闭着眼走上盲道试一试,就能深刻领会什么是蜀道之难。 盲道地砖分为两种,一种是竖条,意为前进;另一种是点状,意为前面有障碍,提示使用者前方上下坡或是需要转弯。 但国内不按规范码放的盲道,很明显是在给视力障碍者传达错误信息,极其容易出现危险。 不规范的盲道铺设,有时候是让人转向,有时候则是像故意把视障人士往百慕大三角区里引。 抖音用户@盲探 – 小龙蛋的一个作品就显示了这种危险性,在走了一段盲道之后,他发现自己被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带进了三个配电箱组成的陷阱之中,还磕了一下头。 图片来源:抖音 正因盲道修得实在不太讲究,所以对于中国盲人来说,盲道往往已不再是他们可以安心依靠的设施,甚至有时它还会变成一条夺命之路。因此为了规避危险,董丽娜在独自出行的时候会沿着马路牙子前进,因为这比盲道更安全。 因为环境恶劣,不少盲人已经无法独立出行。时代数据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4%的中国视障人士可以独自出门。也许你会觉得全世界盲人都是这样的境遇,但事实上并不如此: 日本神奈川県視覚障害者福祉協会在2019年3月推出了《視覚障害者の外出に関する意識調査報告書》,该报告指出61%的视障人士可以独自外出。 图片来源:《視覚障害者の外出に関する意識調査報告書》 这种对比所展现的自然是源自无障碍基础建设上的差距,但追根溯源,从道路规划设计到落地执行,多年以来媒体抨击的盲道问题依旧存在,就是明眼人的思想问题。 董丽娜认为盲道乱象是建造者极其缺乏同理心、缺乏相关教育的表现:“盲道是第一步,没有它一切都免谈了。 02.视障人士不该只有做按摩师一个选择 日常生活,视障人士出行的盲道很谜,在职场,他们的就业率同样是个谜。 比如,同样是引用2010年视障人士1233万的数据,知网硕士论文和新华网所报道的视障人士就业率之差高达60%。 上图来自《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政策研究》截图 下图来自新华网报道截图 这种矛盾让我疑惑,为此我特意去学术期刊寻觅精确数据,终于发现一项2008年的明确数据:我国劳动年龄段且有劳动能力的视障人士的就业率为54.44%。 图片来源:《新形势下的中国视障人士就业问题研究》 我特意又在知网找了一篇名为《视力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就业保障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的论文,试图拨开迷雾,进一步搞清中国视障人士就业率。 这篇论文援引了2015年专项数据调查,提到北京市持证视障人士46532人,城镇户籍的视障人士就业人数为5456人。 由于缺乏视障人士户籍占比以及整体就业人数的数据,精确的就业率依旧难以估算。但如果以同期北京市城镇人口占比85%以上的事实进行推算,社会各界在解决视障人士就业上仍需努力。 在谜一样的就业率背后,是视障人士过于单调的职业选择。 尽管在互联网之下越来越多视障人士的生活得以改变,比如他们可以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里的无障碍软件,来进入赛博世界里冲浪、逛淘宝、聊微信;甚至可以去阿里巴巴之类的互联网企业里做客服工作。 但,这仍是小部分。对于90%能够工作的视觉障碍人士来说,他们的工作选择仍然只有做按摩师这一条路。 抖音用户@盲人武哥,正在展示视觉障碍人士是如何利用手机内置的无障碍软件网上冲浪的。简单来说,这个功能可以实时向用户报告光标位置,便于用户选择。 从1955年中国政府为战争致盲的200多名伤残军人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开始,学习按摩就成为了系统性解决视觉障碍者生活的办法。 尽管这个办法是好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反而变成了禁锢他们的囚笼。久而久之,一提到按摩,你就会想到这个群体,就好像他们除此之外什么都干不了了。 这种禁锢从盲校阶段就开始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