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挑剔、作者难留 微信公号付费“吃力不讨好”?
更重要的,是收费对公众号内容传播上的影响。“号主一般需要更多的粉丝,但是收费本身就会打断新粉丝的来源。”李建秋向新浪科技表示,他预计,即便是坚持收费的号主,可能也只会一个月收费一次一次或者两次,不可能篇篇都收费。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9)》主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端向新浪科技指出,当今网络内容议题热度衰减非常快,一个晚上没被刷屏,大概率就不会再产生刷屏的效果。而公众号目前禁止转载的付费模式恰恰切断了转发刷屏的路径。 张小龙曾坦言,公众平台本不是为媒体准备,然而这不妨碍微信成为最大的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不过在今日头条、百度等方面在内容生态的大力投入下,公众号对内容创作者的吸引力也在下滑。如果公众号实行付费,那么其他渠道就没法同步。 平台: 第二春,不易来 在此次微信推出付费阅读测试后,不少文章提到,内容创作者等这个机会已经有三年。而实际上,最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已经有相关的测试消息。在2016年2月,便有人做过探讨。 不过,终究是等到2020年年初,微信才有了正式动作。而此时,大环境已经与此前大不同。风口过去后,微信公众号要想借付费阅读激发内容生态第二春,恐怕并不容易。 从微信平台自身来看,公众号整体活力下降。据新榜对过去5年活跃公众号样本的阅读数和点赞/在看数进行统计,公众号单篇文章的平均阅读数持续走低,平均点赞数变化则较为平稳。从外部环境看,微信公众号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增长。 来源:新榜 眼下,微信公众号如今面临的不仅是其他图文平台对优秀创作者的争抢,更关键的,是读者对内容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陈端向新浪科技指出,微信公号号内容在舆论场中影响力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今日头条、抖音等为代表的信息流平台和B站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平台崛起,大量吸纳新生代人群的注意力资源。“是需求端的问题而非供给端的问题。” 在她看来,优秀内容创作者流失到其他平台,不无微传播多元化时代公号平台本身影响力式微导致的结果。“(微信)现在用付费的方式从供给侧入手改革,未必是击中要害的做法”。 微信试水付费阅读,无疑想进一步激活原创内容输出,但目前看,微信的动作过于迟缓。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微信此次举动有所关注,在他看来,微信掌握用户社交+用户流量两个基本要素,推广并在付费阅读方面有所成就,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是产品的形式,内容的深度、品质尤其重要。目前大部分文章,产品形式不具备成功要素,用户很难产生付费的刚需。 产品经理健辰表示,从前几年公众号改版成信息流可以看出,平台从“号”的倾向转向了“文章”,希望突出的是文章价值而不是号。从这个角度来看,付费的侧重点也应该是文章。他预测,对于高价值、高频次的输出主体,有可能微信后面会推出付费订阅账号,只是主体一定由平台严格圈定。 总之,面对已经大不相同的外界环境,微信在内容生态上恐怕需要扬鞭加速。付费阅读未必是多么重要的举措,而这种尝试能有多大能量,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眼下更值得关注的,还是日前的微信公开课Pro上提到的短内容。 “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有了张小龙的预告,短内容或许才是微信内容生态的未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