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模式 > 正文

AI投资降温迎来红利兑现年 安全问题待解

发布时间:2020-01-07 22:32:00 所属栏目:模式 来源:蓝鲸TMT
导读:2019年,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可谓异常忙碌。这一年,AI登上百度沸点2019年度科技热词榜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词,人工智能渗透进安防、教育、金融、交通、医疗、无人驾驶等各个生活场景。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

2019年,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可谓异常忙碌。这一年,AI登上“百度沸点2019年度科技热词”榜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词,人工智能渗透进安防、教育、金融、交通、医疗、无人驾驶等各个生活场景。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的飞速发展后,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的融资数量和金额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资本纷纷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公司生存艰难。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仍对人工智能有所期待。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2019年是人工智能的落地元年,刷脸支付、人工智能硬件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然而,关于人工智能的安全与道德问题也一直是业内外争论的焦点。那么,人工智能的前景究竟如何?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融资出现“降温”态势,投资界对AI仍有期待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科技、制造业的巨头纷纷布局,举着AI旗帜的创业公司风靡云涌。企业业务范围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处理、云计算、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根据搜狐科技联合天眼查共同发布了《2019 中国AI创新报告》显示,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量近82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量的0.43%,约84%的企业成立时间小于等于5年。从企业增速方面来看,2016年以后来AI企业增速有所放缓,不过依旧保持在40%以上。

然而,在经历了急速增长之后,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热情在2019年急速跌落。据投中研究院与崇期资本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融资规模从2015年的4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89亿元,增长超过两倍。然而到了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这个数字是577亿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数量也有大幅降低的趋势。《白皮书》显示,2014到2018年,布局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机构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突破1000家机构。根据IT桔子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17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348起,与2018年全年的553起差距明显。

AI投资降温迎来红利兑现年 安全问题待解

根据IT桔子数据,近5年人工智能企业整体的融资情况,机构投资A轮以前的企业占比较高。猎豹全球智库分析,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人工智能本身是新兴的产业,目前尚未有企业走向真正成熟和大规模盈利;在早期投资中,不少大型机构奉着“大水漫灌”原则,以提高投资标的成功概率。

通过对2018年、2019年的融资10亿以上的案例分析发现,投资机构大有从此前的投A、B轮早期项目向投成熟阶段企业迈进的趋势。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年10亿以上融资额的企业当中已经不再有A轮的企业,而C、D轮的企业占据了主流。

AI投资降温迎来红利兑现年 安全问题待解

AI投资降温迎来红利兑现年 安全问题待解

数据来源:IT桔子 ,猎豹全球智库

在2019年的融资事件中,旷视科技以超50亿的融资额成为今年之最,而就在融资的3个月后,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同时CV四小龙中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均传出欲战科创板的传闻。

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趋于理性,投资更倾向头部,投资风向由早期向成熟期迈进,急需退出通道,更加注重扎根场景的落地,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真正有用。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期望并未超出人工智能可达到的高度,未来在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行业仍将在资本市场有良好表现,投资热度将继续维持。”

逾9万家AI企业中途“夭折”,行业迎来红利兑现年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多次强调,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应用的落地期,2019年开始,人工智能进入应用红利兑现年。与此同时,刘庆峰提出人工智能落地的三个标准:具备真实的应用;具备规模化推广能力的应用;能用数据说明应用的成效效率。

的确,2019年,很多AI产品从幻想照进了现实。去年4月以来,支付宝、微信、银联相继推出了自家的刷脸支付产品,目前,刷脸支付成了移动支付的热门甚至标配;智能音响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的智能语音助手;人工智能互联互通让智能家居成为更多企业布局的热门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场景看,新零售、无人驾驶、医疗和教育相对容易落地。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零售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无人驾驶、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主要的底层技术来看,据清华大学数据显示,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是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应用方向,分别占比34.9%,24.8%和21%。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商汤、旷视、依图、科大讯飞等企业已经在这些领域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创业者很难在其中分一杯羹。

在应用层方面,就目前看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I公司的布局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通过投资延伸到其它垂直场景,以及将AI技术与硬件结合。

不过,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牺牲”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人工智能企业经历了一番大洗牌。《2019中国AI创新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2万家人工智能企业注销、吊销。其中约6.8万家注销、吊销的企业为创业型企业(成立时间小于等于5年)。

猎豹全球智库认为,2020年,政策层仍会出台更加细分的方向性规划,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继续被鼓励。特别是与地方经济紧密相关的产业应用的规划。此外,与国家级平台相配套的具体规划也将进一步细化,成落地先导。

关于人工智能的多中长期发展趋势,徐小恒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短期或不及预期,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仅能解决特定问题且往往扮演辅助角色的弱AI时代,长期仍有望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短期看商业模式,中期看公司技术研发,长期看基础研究突破。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待解

随着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落地,关于AI信息安全、道德方面的争议不断。那么,AI技术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了100%的安全?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