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华为与英特尔躲不过的主线战争
OTII(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即电信开放IT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在 2017年11月由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信通院、英特尔等公司共同发起,是业界首个由多家运营商联合发起的服务器开放合作项目,首要目标是形成面向5G及边缘计算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技术方案及产品。 相比传统服务器,OTII边缘服务器具有较小深度、更广的温度适应性、前维护和统一管理接口等技术特点,对于推动未来边缘计算业务快速发展、减少运营商边缘机房改造成本尤为重要。 4月12日,OTII项目负责人、中国移动唐华斌在公开场合指出,“英特尔对OTII项目的推动作用尤其值突出。作为x86芯片提供者,英特尔不是简单提供芯片方案设计,满足边缘服务器的性能指标,而是深度参与了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建设,从主板到可行性验证,到服务器厂商的沟通合作,再到后续推广应用,英特尔也不遗余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底,在边缘计算硬件方面,由华为主推的ECII(Edge Computing IT Infrastructure)平台也已经成长为了能够与OTII相提并论的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将从多形态混合方式推动开放边缘异构硬件体系构建,OTII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ECII探索面向异构计算的边缘计算硬件体系,为其提供集成验证平台。 如此,华为与英特尔的又一次对峙再次形成。 另外,关于无线网的战争也在华为与英特尔打响。 在MWC 2018期间,中国移动联合美国AT&T等世界上五家电信运营商宣布联合成立ORAN联盟。ORAN联盟,旨在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无线接入网一直是运营商资本开支最高的地方,尤其在5G时代,网络对基站数量要求太高,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据了解,ORAN联盟有三大关键原则: 首先是引导产业的演进方向,一是开放接口,可支持异厂家设备的互操作;二是通过虚拟化方式构建无线接入网。 第二个原则,积极并充分利用通用平台,减少对私有平台的依赖。 第三个原则,制定、推进接口及相关API标准化定义,探索开源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开放接口的情况下支持异厂家设备的互操作,则意味着,未来某个现网的单一厂家设备无论数量再多,也并非无可替代;而后两个原则也意味着通用硬件将成为趋势。 这样一来,运营商独立性将更高,而不再像现在被设备商左右。传统设备商将面临重大变革,而一些互联网企业、软件厂商、IT厂商或将成为市场新玩家。 截止到现在,华为是主流设备商中唯一没有加入ORAN联盟的厂商。 对此,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周跃峰曾对媒体直言,“华为自己的研究表明“白盒无线与传统的无线电设备之间存在巨大的性能差距。在4G基站中使用带有英特尔CPUs的白盒,功耗超过了原有的10倍,5G更为复杂。就现有的英特尔CPU技术而言,我们还没有看到将其应用至5G基站的可能性。” 这一次,华为又选择了站在了英特尔的对立面。 目前在这两大领域的胜负还未能知晓,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5G网络大规模部署时期,双方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结语 行业领头羊的竞争者永远是出自于其他行业,相信多年合作的英特尔和华为怎么也不会想到,政治形势的改变,竟加速了两家关系走向了竞合,实际上竞争是大于合作的。 对于竞争,马海旭则称“这个世界是开放的,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就能赢得市场。”这其中所含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 伴随着2020年的到来,全球5G网络部署将进入全面加速期,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海量数据将对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2020年不管对于英特尔还是华为都至关重要。因为究竟是华为率先攻下生态的短板,亦或是英特尔在5G基础设施领域先攻下一城,都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风云突变。 深层来看,华为与英特尔之间的竞争,也折射出了技术更新迭代下,企业边界的进一步模糊,大公司选择的一致性。 老牌计算厂商英特尔正在从“数据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老牌通信厂商华为的愿景也已经变为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这背后一切的圆点都是数据。所以,从技术公司长远的发展需求来看,要想在未来世界中继续生存,并占据一定地位,英特尔和华为的竞争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唯一选项。 只是这一天来得比所有人的预计要早。 更为巧合的是,英特尔基于x86平台,在全球计算领域已经做到了几乎垄断的地步,同样,华为在通信领域也是如此。 高处不胜寒,他们的改变,是形势所迫,更是自身所需。 如今来看,华为与英特尔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双方之间的,更是他们与自己之间的比拼,与时间的赛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