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歌要付费听了,音乐付费爆发还有多远?
可以看到,在正版化改革之前,平台营收主要依靠于广告,但由于数字音乐平台本身广告变现能力较弱,营收规模其实也有限。而在政策推行正版化后,由于开屏、banner、push推送和评论区域的广告位置大部分依旧留给音乐相关内容,如歌曲推广、演唱会购票等,所以广告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逐渐降低。同时,数字音乐平台向第三方机构转授音乐版权,版权运营收入占据了一席之地。除此之外,音乐平台积极推行付费制度,用户付费收入的占比保持持续增高,2018年占比接近60%。 根据Questmobile的调研,我国在线音乐用户付费意愿较高,整体付费意愿接近6成。尤其是35岁以下群体,付费意愿均高达60%以上。 总体来说,随着音乐版权意识的普遍加强,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全体用户的付费意识和意愿都为音乐付费的下一步进行奠定了基础。 中国音乐付费简史 中国付费音乐的历史并不是一片坦途,而是由数家公司的失败经历铺垫成的。 提起中国数字音乐的付费开端,可以追溯到2000年——一家叫做“网蛙”的音乐网站。 除了基本的数字音乐付费下载外,该网站还涵盖了音乐周边产品售卖(包括音乐书籍和乐器售卖)以及演唱会门票购买。同时,网蛙也是当时最全面的音乐资讯媒体平台,还帮助音乐人进行推广变现。其创始人冯楚军曾说道“网蛙是做得太早了,太超前!”现在来看,此话不无道理。 2005年,彩铃市场爆发,《两只蝴蝶》的彩铃卖出了过亿收入,巨鲸音乐网和爱国者音乐网开始了尝试付费下载。 2006年有媒体报道,爱国者数码音乐网与四大国际唱片公司达成合作,然而在2009年,该网站停止了服务。另一边,巨鲸音乐网拿到了姚明的投资,也与各大唱片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始尝试付费下载业务。不过后来,该网站也从付费下载转型成为免费试听。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难想象:其他网站提供免费下载和试听,因此巨鲸音乐网付费用户很少,收入难以覆盖高额的版权费用。 此外,虾米音乐早期也曾尝试过一种新型的付费模式,一边激励用户自主上传音乐,一边实行付费下载模式,用付费下载的收益来补偿唱片公司。然而,此举并未得到唱片公司的认可。另一头,某独立音乐人起诉虾米音乐侵权的新闻也闹得沸沸扬扬……后来,曾是文艺青年们最喜爱的虾米音乐,也未能抗住版权时代的夹击,最终只能“卖身”阿里。 在唱片公司、音乐平台的逐步推动下,一纸版权政策终于带来了新时代的福音。另一方面,在阿里、腾讯和网易三家公司的版权大战中,音乐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入不敷出”的现状也使得音乐平台只能想方设法推进音乐付费以及规模化,整个产业链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8中国在线音乐付费用户除了订阅包月服务外,亦会购买数字专辑。其中有43.1%的人会购买3-5张数字专辑。而在诸多粉丝型、实力型等多元艺人助推下,也有效激活了音乐付费的意愿。 虽然在国家版权局的协调下,版权独家竞争被打破,但平台之间差异化运营那1%的曲库仍是重要的竞争筹码。至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QQ音乐开始对周杰伦的歌曲实行VIP才能收听的策略。 目前,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均推出了音乐包和VIP等为主的付费订阅制度,以区分普通用户。其中,8元级别的音乐包与15元(12元)级别的超级VIP用户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于音乐相关的增值服务。 除了订阅付费之外,对于一部分不想包月的用户,平台还推出了单曲下载的制度,普遍在2元/首。另外,付费数字专辑下载也是一种合作模式。一般来说,数字专辑也大多有购买时长约定,从1个月到1年不等,到期后用户便可免费试听。 至于版权方与平台的合作模式,也有多种。音乐先声从一位从事版权工作的业内人士那里得知,“发行方式大多由音乐人/版权方与平台协商确定,免费、会员包和付费数字专辑均各有利弊。同时,对于艺人自主提出付费上架的要求,还需要对专辑进行曲目、艺人热度、推广需求以及市场均价等整体评估,还要考虑到前期制作与后期推广需求。” 音乐付费爆发还有多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