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李佳琦为何被KUSO?
不断重复的东西就如同一块不透明的盾牌遮蔽了亚媒介空间,由此也产生了不真诚的效果……观察者不可避免地去实施一些进攻性的、挑衅式的揭发策略,以便能够完成强有力的、由外在强力而至的对他着的解释,从而能够挑衅他着,使他放下面具,露出他的真面目来。 我们可以再逐一去分析王自如、李佳琦、韩国瑜的KUSO现象背后,公众到底在讽刺什么。 我们先从王自如说起。 王自如创办的评测媒体Zealer在2016年全面商业化之后,节目内容便愈发遭受不公正、不客观的质疑——和早年王自如的真诚相比,现在的Zealer更像是个广告平台。 坦率说,媒体都要吃饭,媒体现在都有营收压力,商业化本来不是什么错事。事实上,王自如的竞争对手那岩开办的另一档评测节目《科技美学》视频内容明码标价的情况观众也都知道,但那岩的粉丝都表示了理解。 为何王自如偏偏不会被理解?这次三星Galaxy Fold开箱视频之后甚至直接口碑崩盘?原因在于王自如“舔”得太凶了。 三星Galaxy Fold这次争议太大了,被媒体曝光的那些问题王自如一概不谈。洋泾浜的英语词汇来来回回就那几个,明明10分钟可以解决的开箱足足花了40分钟——观众实在是看不下去。 观众明明想看一个相对客观公正,最起码也要“假装客观公正”的评测节目,结果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舔”,“舔”到口水声都啧啧而出。 公众本身就对三星Note7以来的爆炸事件不满,这次出现危机本来是冷嘲热讽的又一次机会。结果王自如逆着观众情绪做评测视频,显然掉进了民意的火药桶。 王自如等于是激起了公愤。UP主们KUSO王自如等于是清楚明白的说:不要再这样装下去,你收钱舔三星的套路我们都知道了。 李佳琦的情况和王自如其实也差不多。 大家都清楚李佳琦的套路。他那些词汇全部都是叠床架屋的广告用语,不管有多华丽、有多可爱,目的都是赤裸裸的——给你兜售口红、给你兜售面膜。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和早就在在《消费社会》中讲解“广告符号”在商品销售中的作用: 这种模拟美学是与社会赋予媚俗的功能深刻相关的;这一功能便是,表达阶级的社会预期和愿望以及对具有高等阶级形式、风尚和符号的某种文化的虚幻参与;这是一种导致了物品亚文化的文化适应美学。 “全球每天卖出16000000万支”、“手感非常顺滑”、“真正的国货之光”、“同等价位里最适合小学生”、“新华书店,每天限定20本(字典)”。 那位小学生用的这些词汇几乎是把李佳琦平时用来带货的策略被解构到一清二楚——华丽的形容词、价格对比、饥饿营销,全都被这位小学生戳穿了。 如果是别人来KUSO或许还不一定会上微博热搜,但是这位小学生来KUSO,事情就变得很有趣了。 公众把这位小学生送上热搜等于是在表达自己潜在的不满: 连小学生都知道你的带货套路了,还有啥可装的。 所幸的是,李佳琦官方自黑,干脆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个视频,以“大碗宽面”式的方式一笑而过。 韩国瑜的情况就更有趣了——他的言语之中充满了“台湾式政客”的虚伪。 作为最有可能登顶2020的政客,他始终不表明参选2020的态度,而是希望党内能够帮助他清理掉其他候选人,直接让他“黄袍加身”。 明明“想要”2020,却表现出扭扭捏捏的态度,极度爱惜自己的羽毛。这种的行为已经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 这一次郭台铭宣布参选之后,韩气急败坏的“五点声明”更是把这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虚伪体现的淋漓尽致,激发了舆论不满。 “五点声明”因此成了一个引爆点:公众对于他这种虚假做作的姿态受够了。 人们在Facebook、Twitter上对韩因此展开疯狂KUSO,讽刺他“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王自如、李佳琦、韩国瑜看似激情而正经的话语,在KUSO的解构下变得荒诞不经,权威坍塌。 解构权威 作者“漂移周”在在澎湃新闻上曾发表一篇一篇名为《话语与重复:波普艺术的最终形态——“六学”》的文章,这篇文章中这样一段话拿来形容这种现象十分确切: 以“我”为主语的话语与之抗衡。这种鲜活的话语打破了陈规,也打破了主流话语的安排,因此成为了对主流话语所压抑着的个体性真理的解蔽。 KUSO的目的也是要打破“主流话语所压抑着的个体性真理的解蔽”。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