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站在十字路口的城商行

发布时间:2019-11-05 17:42:06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薛洪言
导读:1995年7月,深圳城市合作银行开业,城商行登上银行业大舞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作为地方经济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城商行享受过高光时刻,也在区域经济小天地中慢慢与行业脱节,被时代大潮打个措手不及。 二十年前,城商行为化解地

2017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与地方政府密集签署战略协议,紧接着,巨头们拿下水电煤缴费场景、拿下公交地铁出行场景、拿下社保公积金查询场景、拿下医疗教育场景,继而,巨头们上线公积金贷款、上线个税贷款、上线社保贷款。巨头们全面“入侵”区域金融,城商行最坚实的腹地,正在被蚕食。

城商行的个人业务一向大而不强,全靠政务类场景支撑,代发补贴、代办市民卡、代发公务员工资等业务,为城商行带来最基础的核心客群,继而拓展储蓄存款、消费金融、个人理财等业务。比如说,上海银行40%的个人存款由养老金代发客户贡献(2015年6月末数据),江苏银行一半以上的新增消费贷用户由代发薪用户贡献(2016年以前数据)。

时至今日,城商行们在地方支付场景搭建上已颇有建树,如西安银行的“西银在线”支付平台,覆盖了交通、政务、医疗、社区、旅游、餐饮等本地支付场景;兰州银行搭建了集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维商城”及“牛肉面O2O”等平台。问题是,当巨头们发力区域场景时,虽是后来者,但携规模优势,以全国性生态对抗区域性生态,降维竞争,不难做到后发先至。

当本地政务类、民生类场景被攻陷,城商行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开始松动了。小龙头尚有余力反击,总资产规模3000亿以下的小机构,几无还手之力。

于是,城商行试图通过结盟来弥补个体弱小的不利局面,如“西部联盟”、“鄂赣皖湘四省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业务合作协议》框架”等。不过,联盟毕竟是松散组织,强化单项业务合作绰绰有余,对抗互联网大潮则力有不足。

互联网的大潮必然加速零售业务的集中化,这是不可逆的趋势。零售业务,弱者恒弱、强者恒强。

互金巨头虎视眈眈,城商行与全国性银行在零售转型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17年末,15家全国性银行(基于数据可得性,只选取上市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为38.4%,八年提升17.3个百分点,同期25家代表性城商行仅录得12.5个百分点的增长。全国性用户首先是区域性用户,全国性银行多发展一个用户,城商行就少了一个本地用户。

站在十字路口的城商行

挑战还远不止这些呢。

雪上加霜

几个月前,一位在城商行工作的朋友和我聊天,吐槽这几年没学到太多东西,让我有点诧异。

这家城商行总资产过了万亿,一向以互联网转型著称,朋友负责消费金融的风控建模,正是核心业务的核心岗位。在我看来,他应该享受着风口岗位上的快速成长;他自己的感受却是,业务一直在浅层打转,没多少前沿东西。

据他介绍,这家城商行仍未摆脱对公文化,零售业务从0到1、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些成绩,靠的也是发掘存量资源,到了一定规模,就遇到了增长瓶颈。

当下,行内正在与各式各样的开放平台寻求流量合作,不过在他眼里,这种合作模式,规模在增长,能力在蜕化,无疑饮鸩止渴——离行里口口声声宣称的互联网转型,越来越远了。

类似的员工吐槽,我从别处也听过一些。

地方代发类业务为城商行沉淀了大量中老年客户,衍生出大量存取款基础业务,在全国性银行推动业务线上化时,城商行的线下网点却丝毫不显冷清——为中老年用户服务,基层员工越来越忙碌,工作内容却越来越单调;

与少数对公大客户的捆绑关系,让一些城商行存活不愁,固守着喝酒吃饭、关系维护的旧模式,领导干部思想陈旧,却又喜欢折腾,被吐槽为“对外越无能,对内越过分”;

……

一直以来,城商行被认为船小好调头,更具创新能力。不过,以监管套利型创新上——表外、非标、同业、买返、票据等,城商行的确表现出了中小银行的灵活性,而当下基于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创新,非其所长。

在这种背景下,城商行越来越留不住人才。

留不住人才,产品和服务就上不去,吸引不了用户,只能日益退缩于关系型业务的堡垒,日益跟不上潮流,越来越留不住人才……。慢慢地,便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泥潭中,越努力、越受挫,陷入无尽的迷茫。

社会进步不止,新陈代谢不息,我不想鼓吹任何难题都有一把钥匙,事实上,没什么能长存不朽。

城商行顺应地方经济大潮而兴。不过,大干快上搞基建的大潮过去了,与地方大项目相荣相生的城商行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经济体在召唤新型的银行组织,那些不能及时进化的机构,注定随曾经的辉煌一道灭去。

那,有没有出路呢?

天无绝人之路

从来就没什么绝境。

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7400余家银行中,有 27 家专业化的信用卡银行,116 家以汽车贷款为主的消费信贷银行,796家专业抵押贷款银行,4700多家专业企业贷款银行。

企业贷款银行是信用卡银行的174倍,说明了什么?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集中度高,只能容纳少数机构存活;企业贷款作为对公业务,集中度低,中小机构可尽情撒欢。

作为中小银行,去追逐集中度高的零售业务,与大家伙们争抢仅有的几个名额,无疑如逆风前行;聚焦集中度低的小微企业金融,才能扬长避短,争得一线生机。

时光一晃而过,城商行早已从小不点长成茁壮树林,截止2017年底,城商行总资产近32万亿元,行业占比接近13%。

二十多年来,行业风云变幻,新模式辗转浮沉,很多东西都过时了,不过,像泰隆银行扎根区域、聚焦小微的“三品、三表、三三制”的精髓,何曾过时过?

“要坚守什么、能坚守什么?”

二十多年后,城商行再次站上十字路口。

【来源:钛媒体           作者:】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