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市场难容“戏曲电影”
图片来源于《进京城》电影截图 尚处于发展中的国产电影市场,总有奇观并行。 一边是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超80%的压倒式排片和票房占比,另一边是各类型、各题材的小众影片极力共存。 就像这部即将上映的由胡玫执导、邹静之编剧的《进京城》,以京剧史上著名的“徽班进京”的故事为主剧情,是大银幕上久违了的“戏曲电影”。 而事实上,回看中国电影百余年发展史,其诞生的起点便是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电影更是有过辉煌的顶峰。而今,随着电影市场商业化步伐的前进,却似乎鲜少见到“戏曲电影”的身影。 那么,为何开启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戏曲电影会陷入式微之境?在新的机遇之下,戏曲电影是否还能迎来回暖之春? 十年仅二十余部公映,戏曲电影处境艰难 如果不是胡玫执导,邹静之编剧,富大龙、马伊琍、王子文等演员主演,《进京城》很可能又将成为“影院一日游”影片,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稍显尴尬的档期之中。 作为国内首部讲述京剧起源的国产电影,《进京城》以京剧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件“徽班进京”为故事蓝本,讲述清代乾隆年间,扬州春台班进京为皇帝祝寿的前后,发生在宫廷皇城与曲艺梨园间的恩怨纠葛。 无论是从类型题材还是剧情本身来看,不难发现《进京城》是一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影片。而胡玫,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驾驭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导演,其和金牌编剧邹静之的组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部影片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而这也是胡玫导演自《孔子》之后时隔八年的大银幕之作。从前期曝光的物料可以看到,《进京城》所具有的精致的电影质感。 当然,即便如此,参照国产电影市场现状,不那么合时宜的《进京城》处境依然有些尴尬。与其同期上映的有《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的合家欢动画大IP之作,而《复联4》虽然已近收尾但余温尚存,留给《进京城》的排片空间似乎并不多。 而有名导、明星坐镇的《进京城》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的戏曲类电影命运又如何呢? 对此,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对近十年来能够在院线公映的戏曲电影做了粗略统计(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梅兰芳》等包含戏曲元素的电影不在统计范围内)。 从上表可以看到,自2009年到如今,仅有21部戏曲电影上映,其中还包括几部无具体票房纪录,也就是说很可能只是“一日游”影片。 在这之中,票房最高的是2014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王化买父》,票房为612.2万。而像其他如《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电影,票房也都不甚理想,大多都不到百万。可以说,影片数量少,票房成绩不佳,是戏曲电影在国产电影市场化浪潮中的艰难处境。 中国电影的诞生起点,最高观影人次达1.4亿 而翻看国产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史,戏曲电影却是不得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5年,丰泰照相馆,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段,构成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面貌。据传此片在前门大观楼放映之时,万人空巷。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的起点就是“戏曲电影”。只不过,在初始阶段,戏曲电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类型,只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影这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在那个年代,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电影的名角儿。 比如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为梅兰芳摄制了《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等电影 。1924年梅兰芳赴日本演出期间,也在日本拍摄过《霓虹关》《廉锦枫》等影片中的片段。 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1948年)中同样有戏曲的影子,而著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至此之后,戏曲片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类型,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56年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观众观影人次达1.4亿,豫剧电影《花木兰》达1.14亿,和当时最受欢迎的故事片如《白毛女》《渡江侦察记》等观影人次不相上下。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