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罗马》票房惨淡,艺联“专线发行”是出圈还是小众狂欢?

发布时间:2019-11-05 01:41:15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大静
导读:事实证明,拿奖拿到手软,并不意味着票房安全。 在中国公映前,《罗马》已经荣获120项大奖及提名, 斩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顶着现象级光环,再加上《地心引

在笔者看来,艺联专线发行的电影“品相”逐步清晰——即电影有一定品质感,大部分已经在国外获奖,但主创团队国内知名度普遍较低,影片内容往往较严肃、脱离主流观众口味,与商业爽片相比并不具备票房爆款的基因。如果没有适合的引进和发行渠道,很可能只能与内地观众“网盘见”。

《罗马》失利暴露专线发行短板,艺联模式效果存疑?

由此看来,《罗马》正是一部艺联品相十足的电影。全片围绕着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雇主和保姆展开,两个不同阶级女性的命运折射出墨西哥的时代动荡和变迁。为了重现阿方索·卡隆童年记忆中的家乡,《罗马》反主流地使用黑白色调烘托年代感,并穿插了大量横摇镜头和固定镜头。

典型的作者电影风格,再加上其早在去年12月就登陆Netflix,内地引进滞后、盗版资源已经泛滥,引进的是普通2D版本而非杜比全景声版等硬伤,《罗马》票房上的失利似乎情有可原。

然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内地至少上映了24部奥斯卡提名及获奖影片,其中仅《一次别离》《艺术家》《第一夫人》票房不足500万——换句话说,《罗马》一朝倒退回2012年《一次别离》的票房表现。实际上,经过七年时间对观众和市场的培养、孵化,文艺片的处境已经改善不少。《罗马》更堪称一部口碑佳作,内地上映之前,自媒体夹道欢迎,张静初、梁文道等大咖争当“自来水”,其在豆瓣、猫眼、淘票票的评分达到8.2、8.6、8.6,而今年以来实现“豆猫淘888”的院线电影不足10部。

我们需要厘清的问题是,《罗马》“开倒车”的背后,有没有更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原因?

笔者认为,现阶段艺联模式的缺点和短板,或许正是症结所在。

艺联被视作内地艺术院线建设的一次“实质性进步”。目前看来,其效果是发掘优秀艺术片和艺术片导演,并保证影片的场次和排片,让影片在上映之初不被市场挤压,但缺点是覆盖面积小、覆盖人群狭窄。

就《罗马》而言,以长沙为例,据笔者查询,5月29日、30日、31日播放《罗马》的影院仅5家、4家、1家,因为票房惨淡,无一例外都安排在冷门场次。盗版资源的猖獗侧面说明观众有强烈的观影需求,而如果家附近没有艺联影院、没有合适的时间段,观众是否就“被流失”了呢?

艺术电影的“小众”决定了其全线发行劣势明显,一来承担不起高昂的宣发费用,二来无法区分艺术片观众和普通观众,不利于影片口碑的积累和扩散,在国内电影市场批量投放艺术影院的条件不足时,组建艺联就成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动作。

艺联整合行业片源、发行资源、院线资源上的能力毋庸置疑,影片也得以借艺联“背书”打上优质艺术片的标签,省下大笔宣发费用。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优势对国产文艺片更为适用,对《罗马》这种小众但高口碑、有明显市场需求的进口文艺片,专线发行暴露的是影片宣发上的短板——无法将观众请到影院,票房自然后继无力,而票房越惨淡,艺术电影的未来就越难。

原本,让影片找到合适的观众、让观众更便捷的找到喜欢的影片,是分线发行最迫切的需求点。在互联网影业公司对艺术电影运作越来越娴熟的当下,艺联模式显然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来源:锋芒智库           作者:大静】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