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票房惨淡,艺联“专线发行”是出圈还是小众狂欢?
事实证明,拿奖拿到手软,并不意味着“票房安全”。 在中国公映前,《罗马》已经荣获120项大奖及提名, 斩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顶着现象级光环,再加上《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自编自导、Netflix制造、“仅在中国大规模公映”等吸睛标签,《罗马》自三月初发布“确定引进”消息以来备受影迷期待。 而上映后,《罗马》的票房表现却只能用冷清、惨淡形容。据猫眼数据,上线超过半个月的《罗马》累计票房不足五百万,排片占比更从上映首日的1.6%跌至忽略不计。 《罗马》面临的票房窘境让人不解,毕竟进口文艺片刚走出一波爆发行情,同属“奥系”的《绿皮书》首周末票房便破亿,累计票房达4.78亿;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碾压下拿下3.51亿。 在笔者看来,《罗马》票房上的“失利”,早在其制定发行策略时就已经注定——作为一部通过艺联专线发行的电影,《罗马》面对的是不足四千块银幕的市场空间,票房产出自然不能与六万块银幕规模的全线发行相比,此前创下艺联票房纪录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实际票房也未过亿。 以《罗马》为样本,值得讨论的是,在内地影市现有环境下,“专线发行”在助力艺术片、尤其是进口艺术片出圈上是否奏效?亦或者将它们带入了更小众的市场,沦为“圈地自嗨”? 艺术片生存空间狭窄,“艺联”应运而生 在讨论《罗马》失利原因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下艺联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相较于商业电影,内地影市氛围对文艺片并不算友好,一方面由于文艺片票房号召力不强,难以获得公映机会,一方面由于影片导演个人意识、审美和价值取向过于浓厚,即便上映,也因为大部分观众接受度低而惨淡收场。 导演李睿珺曾回忆2015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上映时的境况:几乎没有公司愿意发行这部电影,出品方之一的方励决定自己干,起初计划在全国选择200家影院针对性地上映,但因条件限制只能全线铺开,结果上映首日排片为0.5%,次日只剩百分之零点零几,电影最终票房不到百万(81.5万),连宣发费都覆盖不了。 事实上,《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豆瓣评分7.9,更曾被提名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优质影片尚且如此,文艺片生存空间之狭窄可见一斑。 2016年10月,为改善艺术电影市场环境,同时也参考了国外以艺术影院“分线放映”满足不同观影群体内容需求的模式,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联手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暖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百老汇电影中心、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该联盟在第13届长春电影节上正式启动。 美国艺术片体系由独立运营的艺术影院撑起,如连锁经营的Landmark和Sundance等规模院线。中国则由商业院线构成艺联主力,艺联规定加盟影厅需保证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同时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排片,作为回报,影院将能享有影片三个月“长线放映”的政策。 成立之初,万达电影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江苏幸福蓝海影院等院线方拿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影厅,作为首批加盟影厅放映艺术电影。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4月,艺联加盟影院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覆盖了248个城市3222家影院,加盟银幕达到3795块。不难看出,经过三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艺联已经初具规模。 艺联开“专线发行”先河,择片“品相”逐渐清晰 艺联的成立毋庸置疑为文艺片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曾公布一组数据,文艺类动画电影《犬之岛》在国内全线上映时,有98.7%的全国艺联加盟影院参与排片,影院数量占全部排片影院的16.0%,产出票房却占到了总票房的50.1%;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全线上映时,有98.2%的全国艺联加盟影院参与排片,影院数量占比15.3%,产出票房占影片总票房的41.4%。 也就是说,在影片全线发行的前提下,艺联加盟影院对艺术片的票房贡献更为突出,渠道细分侧面提高了影院的“销售能力”。 市场风向逐步流转,更进一步细化市场的“专线发行”也进行了多次试水。区别于全线发行,选择专线发行的电影仅登陆艺联加盟院线,做排他性发行,而不在其他非加盟影院上映。 原因不难分析,如果不在片源上对艺联影院有所倾斜,让其获得区别于商业院线的独家片源,则加入艺联对影院来说并无实质意义。 一切发行行为最终都是商业行为,即便加入艺联,院线仍会有商业层面的考量,选择给一些小众文艺电影场次和排片,便是以牺牲观众接受度更好的商业片的场次、排片和最终票房为代价。无论是国内文艺片出品方还是国外文艺片的引进方,更“恰当”的做法,是以专线发行的形式与影院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2017年8月,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被引进中国,开先河地采取了艺联专线发行的方式,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分线发行。 66个城市的190家艺联加盟影院为该片开放了270块银幕,银幕占比未达到当年市场银幕总量的1%,其最终票房停留在818.1万,作为一次市场试水,其象征意义远无法用票房表现衡量。 此后,专线发行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据艺联最新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三年中,艺联采取专线放映、联合放映和举办影展等形式,共发行放映了80部艺术影片,其中专线放映共计12部。《波西米亚狂想曲》《三块广告牌》《第三度嫌疑人》《尼斯:疯狂的心》等进口文艺片,《路过未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撞死了一只羊》《阿飞正传》等国产文艺片均采取了专线发行方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