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当“金融狗”走向“民工化”,还能留下多少光荣与梦想?

发布时间:2019-11-05 00:51:52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来咖智库
导读:" 金融专业你以为还像我们当初毕业时那样光鲜吗?错了!这个行业的人才供给早就有点过剩了。" L 是 80 后 85 前,毕业于国内某知名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学历,先在广发证券投行部干了几年创业板项目,工作三年就安安稳稳在新一线城市买了房,现在转到

" 金融专业你以为还像我们当初毕业时那样光鲜吗?错了!这个行业的人才供给早就有点过剩了。"

L 是 80 后 85 前,毕业于国内某知名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学历,先在广发证券投行部干了几年创业板项目,工作三年就安安稳稳在新一线城市买了房,现在转到沪上一级市场看项目做投资了。

L 说,最近这 3、5 年 " 金融狗,遍地走。"。金融这个行当,涌进来的新人太多了。 

90 后,一个大家还认为充满胶原蛋白的称呼,事实上已经在面临现实的残酷拷问。

即便是在 1990 年出生的这群职场人,在今年也迎来了自己 20 岁年华的尾巴,马上奔三,进入人生的下一个十年,但是跟 80 后的前辈不同,90 后突然发现,这个曾经遍地弯腰就捡钱的行业,变了。

" 在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 80-85 年那代人的光辉,"W 是一家知名券商的首席分析师,优秀的学术背景和海外工作经验虽然对她现在的工作有一定助力,但是在行业洪流向下的境遇中,W 幽幽叹了一口气," 要怪就只能怪自己晚出生了几年吧。"

就像 W 所说的,在自己刚入行的时候,看到有人在 30 岁出头已经做了基金经理,初步完成人生第一阶段的积累,在一线城市购置了房产,不能都说完全财务自由但已经是比较的从容。

但自己干了几年才发现,同样的案例已经再难以复制,或者说复制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

一方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经过过去 10 年的上涨,再想依靠工资收入 " 上车 " 已经根本不可能。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经历过 2015 年的牛市之后,一直没有出现大牛的行情,这个靠天吃饭的行业里,年轻人上升的通道似乎也越来越收窄。

当“金融狗”走向“民工化”,还能留下多少光荣与梦想?曾经一度被认为是 " 金领 " 的证券行业,随着人才供给的过剩,迅速走向了 " 民工化 ",虽然超高薪依然存在,但是那些金字塔尖的事情跟绝大多数金融狗,绝对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

即便是所谓的高薪,也只是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于自己行业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也许这是常态化吧,是行业红利的逐渐消失。

前段时间,由于行情比较清淡的原因,大部分金融人士也都较为清闲,我们找几个 90 后聊了聊天,试图透过下滑的宏观经济迷雾和看起来比较低迷的行业,来窥视一下他们真实的内心和想法。 

原来,这群 90 后金融狗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啊。

一边拼命,一边迷茫

国内券商分析师的普通岗位,最低的门槛,也必须是是国内 211/985 研究生毕业,或者是国外全球排名前 50 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并且就算你读研的学校是 985 或者 211,而本科不是,那么同样机会渺茫。

小编去搜了一下最近 5 年内某一年的 985/211 的本科录取率,985 最高不超过 5.81%,211 最高也只有 13.99%。

当“金融狗”走向“民工化”,还能留下多少光荣与梦想?根据教育部公开的数据,全国研究生 2015 年报录比是 2.9:1,换算成录取率是 35%,然后我们假设,985/211 也是这个录取率(显然热门学校和专业要比这个录取率远低),而且并不考虑考上了但没有毕业的情况,全体学生中也有且仅有 2% 和 4.9% 的人踏进了券商分析师的最低门槛。

但是,不要觉得拿到门票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卖方分析师是个万分辛苦的工作,并不比互联网公司的 996 来得轻松,很多时候就是 007。

在数据获取上,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自己建立行业数据库,为了对上市公司的动向及时了解,研究员们时常和上市公司保持联系,并把最新的研报争分夺秒的发布;为了了解上层政策,有研究员经常走访部委和协会;为了增加行业研究深度,研究员就要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收集各种信息。

很多分析师,就是在白天路演、晚上整理数据写报告的枯燥而单调的生活里,一天又一天的坚持着。

行业的兴与衰

从国内的情况看,券商分析师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此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泰君安的李迅雷就曾回忆说,在 2000 年的时候,国泰君安研究所的分仓收入大约只有 100 万左右,到 2008 年,这收入已经达到了 4 亿元。

10 年过去了,4 亿元的数字仍然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分析师行业快速发展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从业人数迅速膨胀。

根据《证券日报》的数据,刚刚过去的 2018 年,在整个证券行业减员的背景下,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的人员仍在大幅流入,新增 343 人,从业人数的增幅为 13.22%,行业总体人数为 2936 人。

而另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当初在 2004 年首次开始征集候选人的 " 最佳分析师 " 评选中,共有 450 多人报名,他们几乎涵盖市场上所有对外服务的券商分析师。

作为一个新生儿,中国的资本市场总共也就存在了不到 30 年的时间,分析师行业就伴随着证券市场一起成长起来了,而且还带上了 " 金领 " 的光环。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从业人数扩充了 5、6 倍,但是行业的总体收入并没有提高多少。

" 金领 " 光环逐渐在褪色,而且这种变化在 2018 年似乎达到了临界点。 

先说一个小插曲。去年开始,有求职人士在一些平台发帖,因为券商研究所工资低,公开吐槽自己的愤懑。

当“金融狗”走向“民工化”,还能留下多少光荣与梦想?有公开数据显示,就平均水平而言,2018 年硕士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为 6824 元,其中一线城市为 7159 元,二线城市为 5726 元。而这位贴主是清华硕士毕业,5000 的月薪的确不得不 让人惊呼:分析师行业怎么了?! 

对比一下网上流传的互联网行业应届生工资,未经官方渠道证实,有可能并不十分准确,不过还是可以做个参考。的确会让优秀的金融、会计或者商科的毕业生马上酸成柠檬精!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