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招行诉光大:神仙打架背后,资管排毒大幕徐徐开启

发布时间:2019-11-05 00:51:18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薛洪言
导读:一纸诉状 招行诉光大资本,牵出一宗跨国并购案。 2016年,光大浸辉(光大资本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系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联合暴风集团设立浸鑫基金(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并购欧洲体育版权运营公司MPSilva共计65%的股权,后来,MPSilva陷入经营困

一纸诉状

招行诉光大资本,牵出一宗跨国并购案。

2016年,光大浸辉(光大资本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系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联合暴风集团设立浸鑫基金(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并购欧洲体育版权运营公司MP&Silva共计65%的股权,后来,MP&Silva陷入经营困境,并因拖欠债务于2018年10月被伦敦高等法院裁定解散。浸鑫基金的各出资方面临实质性风险,启动追偿程序,引发了一系列官司与纠纷。

招行诉光大:神仙打架背后,资管排毒大幕徐徐开启

基金总额52亿元,其中招商财富和爱建信托两家为优先级出资人,共计32亿元。根据约定,光大资本出具《差额补足函》,明确在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由光大资本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

2018年项目出险,各方启动追索程序。先是光大浸辉以未能履行《回购协议》为由,起诉暴风集团,索赔7.51亿元;后是招行以未能履行《差额补足函》协议为由,起诉光大资本,索赔近35亿元。

这里的《回购协议》和《差额补足函》,作为一种兜底担保,是资管产品设计中撬动银行低风险偏好资金的关键,也是资管业务大跃进式发展的催化剂。

以这个案例来讲,暴风集团出具《回购协议》,约定并购结束后18个月内予以回购,给了光大资本组局的信心,三个月内便动员52亿资金完成并购;同样,光大出具《差额补足函》,招行才“敢于”拿出28亿,做第一大出资方。

问题是,兜底担保,虽营造了低风险的假象,但毕竟只是转移风险,没有改变底层交易高风险的事实。一旦底层资产出问题,启动追责程序时,才发现所谓的兜底担保未必有用,起码要走法律程序,颇费一番波折。

如在该案例中,光大证券曾于2019年2月发布公告,提到“该《差额补足函》的有效性存有争议,光大资本的实际法律义务尚待判断”。

《差额补足函》的有效性被质疑,便有了今天的一纸诉状。

诉状里的是是非非与责任认定交给法院去判决,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件背后的警醒意义,值得每个从业人员深思。

过去几年的大资管黄金期,有多少高风险项目借助兜底担保协议包装成低风险产品?

在实体经济下行,底层资产密集爆雷过程中,又有多少兜底协议会演变成多方纠纷,诉诸公堂?

密集违约

资管类产品,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只能分散风险,不能消除来自实体的最终风险。反过来讲,当实体企业爆发风险时,资管产品的安全性将不再牢固。

因门槛高,发债企业一直是企业群体中的佼佼者,当债券密集违约时,便是资管产品安全性基石松动的信号。

2012年,刺激政策退潮,实体经济风险渐次暴露。银行对公贷款迎来第一波违约潮,不良率快速提升,但债券岿然不动,一度成为资金避险港。到了2018年,债券市场也步入违约高峰期。

招行诉光大:神仙打架背后,资管排毒大幕徐徐开启

据《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统计,债券是银行理财第一大配置资产,占比42.9%,非标债权占比16.22%,两者合计占比接近60%。债权类资产频繁违约,开始从行业层面拉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招行诉光大:神仙打架背后,资管排毒大幕徐徐开启

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吸收损失能力强,安全性暂时无虞,但信托实力稍弱,理财产品密集违约的苗头已然出现。

2018年之前,信托行业风险项目规模长期在1500亿元以下,截止2019年Q1,已增长至2830亿元。从近期中泰信托、安信信托、渤海国际信托的部分产品逾期新闻看,二季度风险暴露仍在加速。

招行诉光大:神仙打架背后,资管排毒大幕徐徐开启

金融以实体经济为本,受实体经济影响。无论P2P爆雷、债券密集违约,还是信托风险项目增加、银行理财风险管理压力加大,都是实体经济经营环境变化后,金融体系必须付出的代价。

出险引发避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是出险重灾区,资金加速逃离,产生风险传染的滚雪球效应。2018年下半年起,监管层开始大力引导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小微经济,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债券密集违约得到遏制。

不过,宏观环境未有根本性变化,金融层面的救济措施,可一时止血,但手术还是要做,经济结构升级的阵痛仍不可避免。

从中长期层面看,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去杠杆持续推进,叠加贸易争端、美元加息周期等因素,企业层面仍将持续分化,大资管的土壤已然改变。

新的土壤,需要新的逻辑和新的规则。

资管新规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对资管行业开出了“降杠杆、破刚兑、除嵌套”的转型药方,顺应趋势、切中时弊,一纸文件便扭转了行业发展轨迹。

(1)降杠杆

降杠杆的核心诉求是降负债,降负债意在控风险。若底层资产一片大好,负债多一些无妨,可当前底层资产频现违约,只有把杠杆降下来,才能把风险控制住。

在具体要求上,资管新规将开放式公募产品和分级私募产品的杠杠率上限定为140%,封闭式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杠杆率上限为200%,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资管产品进行质押融资,放大杠杆。

(2)破刚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