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图看透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真相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第三方支付,崛起于灰色地带,却成长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与高铁、共享单车、电商模式并列成为世界经济榜样。 从1999年3月第一家支付机构设立到2019年,适逢发展20周年,第三方支付行业来到了又一个转折点,A股也终于迎来了第一家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此,我们以行业和公司的视角观察这个行业,数据会告诉我们行业及公司的真实状况。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透视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均稳步增长,增速于2014年达到最高,随后逐步降低,到2017年增速保持稳定(参见图1),说明行业成熟度在不断提高,市场稳定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笔数增速长期高于交易金额增速,第三方支付的笔均交易金额逐渐降低(参见图2),行业的整体交易呈小额碎片化发展。这与整个行业状况相符,二维码支付的出现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链接,移动支付渗透进各行各业。 备付金规模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和公布的相关数据,我们大概推算出行业的整体备付金情况。2018年,备付金规模稳步提升,2018年12月最多达到16299.8亿(参见图3)。随着“断直连”的落地和行业整顿,以及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在产品上的调整等原因,备付金规模逐渐缩减。 代表性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虽然行业已经发展了20年,但目前已经上市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仅有汇付天下及拉卡拉,其它支付公司则通过被收购、合并等方式完成了间接上市。通过独立报表及合并报表,我们选取数据可得的几家支付机构进行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豹(参见图4)。 第一,交易规模直接影响了支付机构的大小,代表市场占有率。拉卡拉是收单业务中的典型代表,借助过去几年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机遇,大量推广POS、聚合等相关产品,实现了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参见图4)。同时,线下收单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空间,商户数量和服务行业的深度等因素构成了竞争壁垒。 与拉卡拉不同,汇付天下与联动优势是典型的互联网支付机构,两者都主要服务企业,在B端支付市场发力。过去两年,两者都保持了和行业同等水平的增速。 从汇付天下的支付交易结构来看,移动支付占比逐渐增加,并占绝对地位,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占比不断下降,跨境支付业务高速增长(参见图5)。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跨境支付业务规模较小,但发展前景广阔,是支付机构转型的新赛道。 第二,营业收入情况。目前,支付机构的营业收入仍主要为交易手续费,交易规模直接决定了其营收情况。从营业收入看,拉卡拉依靠线下收单市场,营收方面领先于其他公司(参见图6),除拉卡拉之外的其它支付机构竞逐B端企业支付的市场。在C端流量市场逐渐饱和的市场环境下,支付机构都把转型B端作为自身新的业务增长点,但企业支付服务定制化程度高、可复制性低,转型成效较慢。所以可以预见,行业整体增速将逐渐降低。 从营收结构上看,金融科技作为支付公司转型的一条赛道,营收贡献较小,短时间内无法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移动支付服务贡献80%以上营业收入,互联网支付与POS服务贡献度逐渐降低,跨境支付作为新兴支付行业,潜力巨大,有望贡献主要收入(参见图7)。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