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欠薪风波”背后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在具体实施中,中标企业会与政府“实施机构”下属企业法人合资成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意为特殊目的实体)公司。由SPV公司作为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对项目资金筹措、工程实施、建成运营等实施管理。 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地方推广PPP模式。此后,PPP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掀起热潮。 东方园林自2014年开始探索由传统工程模式向第三方金融模式和PPP模式转型。此后的三年间,东方园林在PPP项目扩张迅速。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东方园林中标的PPP项目订单金额分别为345.83亿元、380.10亿元、715.71亿元。 这使得东方园林的营收从2014年的不足50亿元,增长至了2017年的152.26亿,增幅达225.34%;其年度净利润也从6.48亿元增长至21.78亿元。2017年底,东方园林市值冲上500亿元,成了当之无愧的园林第一股。 但另一边,东方园林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财报显示,在PPP项目快速扩张的三年间,东方园林的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的56.22%一路上涨至了2017年底的67.62%。 流动性方面,东方园林流动负债的规模从2014年的56.85亿元,上涨至了2017年底的212.93亿元,增幅达274.55%;相比之下,东方园林流动资产的规模在三年间的增幅仅为93.6%。 在经过三年的急速扩张之后,全国范围内的PPP项目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2017年11月底,财政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92号文),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运作,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 一方面是PPP政策收紧;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的金融政策下,国内的融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PPP项目原本就存在回报低、回款长等问题,在“资管新规”发布以后,PPP项目融资更为受限。 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PPP项目实际存在一个问题,即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对PPP项目的需求越大,但这样的地区往往财政条件较差,政府债务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 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PPP项目的融资保持了极大的谨慎态度。 财报显示,2018年,东方园林也降低了PPP项目拿单节奏。其PPP订单中标金额为408.05亿元,较2017年下降了约457.17亿元。而2018年11月起至今,东方园林已有近半年未发布过PPP项目中标公告。 PPP模式下,SPV公司的项目资本金一般占项目投资总额的20%至30%,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筹集(其中社会资本方出资占比一般为70%-80%),剩余项目投资部分由SPV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东方园林为SPV项目公司后续待支出资本金为193.60亿元。在4月25日的路演中,有投资者问及,东方园林SPV注册资本金缺口在120亿,以三年时间计算,每年平均有40亿的资金缺口,这些钱是否能够顺利融资? 东方园林回复称,PPP项目遵守融资不到位不开工的原则,融资到位项目可实现现金流自平衡,部分融资未到位项目将在未来几个月清退结算并转EPC。 张振迪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则表示,从2018年至今,东方园林对已有PPP项目进行了甄别,其中建设临近完工、融资基本解决项目,公司将继续推进。这部分项目达50个。而对于融资困难的项目,东方园林选择了清算退出,规模约20个。 张振迪称,对于未来的PPP项目,东方园林将实行金融一票否决制,即在投标之前,公司将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放弃参与可能存在困难的项目。 乘风起,因风落。在政策与融资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包括东方园林在内,部分以PPP为主要模式的环保类公司在遇到流动性危机之后,已难再维持订单金额的高速增长。 2018年,东方园林实现营业收入132.93亿元,同比下降12.69%;归属净利润15.96亿元,同比下降36.72%。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东方园林的亏损额在2.2亿元至2.5亿元之间。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对东方园林的2018年年度报告,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此,东方园林也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问询函。在对此作专项说明时,立信的会计师就指出,东方园林在2018年遭遇流动性紧张,除市场和行业原因外,其自身战略扩张过快,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集中到期,抗风险能力较弱是主因。 对此,东方园林也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在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层面引入战略股东,对提高公司信用度、改善融资环境、补充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率有积极作用;根据资金状况,合理制定战略,深耕现有两大主业,不盲目扩张,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有利于巩固现有行业地位;优化债务结构,减少短期负债,运用优先股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获得长期发展资金,从容应对短期融资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对现有已中标项目进行梳理,根据融资进度控制开施工节奏,有利于解决存量项目的资金回笼,保障当期业绩的稳定。 通过上述措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东方园林公司的流动性和中长期发展问题能得到良好解决,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当。 据了解,截至目前,东方园林在全国范围内项目大部分已经开工。界面新闻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东方园林环境、文旅、康旅集团在全国18省市共有在建项目133个,其中已有93个项目开工,开工率约70%。 危机或已有所缓解,业绩的下滑则在所难免,未来的东方园林还如何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满意? 4月26日,东方园林的最新收盘价报每股7.16元,总市值192亿元,相较流动性危机前的最高市值缩水了逾300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李章洪】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