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微金融行业报告》发布,为你解读核心要点
未来银行如何服务小微金融 近日,创新领域研究机构爱分析发布了《中国小微金融行业报告》(点击查看报告全文,文末阅读原文处可下载报告)。报告从小微金融一系列宏观政策分析出发,重点剖析了小微金融未来4万亿元增量市场特点,并指明创新趋势在于小微经济体政府端数据开放和经营场景的在线化。 同时,报告明确指出,城商行、农商行将成为小微金融客群下沉的主力金融机构,并阐明如何构建与小微金融匹配的开放银行。 01 政策驱动,小微金融未来两年还有4万亿增量 中国小微经济体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营劳动者、生产性农户三类,合计数量约3亿。但过去若干年内,由于基础设施不成熟、信贷投放量少,中国小微经济体处于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的状态。 因此,供给端是小微金融最重要的驱动力,而其中政策驱动的信贷投向改变,以及数据基础设施驱动的客群下沉,是两大核心驱动因素。 政策上,2018年以来落地的银行监管指标是核心改变因素,“两增”要求驱动从五大行到地缘性银行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金融的支持。 普惠型小微金融余额及增量 爱分析预计,2019年全年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在25%,2020年仍能保持20%以上增速。届时,小微金融贷款余额将达到14万亿元,年增量相当于当前五大行小微金融贷款余额之和。 02 信贷技术有待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和场景云化是主要路径 小微金融信贷技术提升路径 目前小微金融总体上仍然没有在第一步的反欺诈环节完全实现突破,这是由于小微经济体经营相关数据缺失或可信度低。因此,突破反欺诈环节需要用风控逻辑变化或数据基础设施问题解决。 信贷技术的突破有赖于数据基础设施的成熟,其中政府数据、小微企业主信用数据和小微企业经营数据是三大支柱。 政府数据因为其覆盖领域广阔,理论上数据可以涵盖几乎所有小微经济体各类经营相关数据,包括水、电、交通、税务等不同维度数据,能还原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