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新蹚新路,智创未来促转型
王国法说,当前,煤炭仍然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要变革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煤矿智能化是必由之路,其中,煤矿机器人智能装备是智能化煤矿的核心支撑。
在会场外的人工智能主题展览上,国内40余家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带来的300余项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汇聚一堂,集中展示了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展览现场,自控机器狗、仿人服务机器人、防爆灭火和矿山巡检特种机器,身怀绝技,AI线上视频展示、多语种实时翻译、智能识别、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成果精彩纷呈。据悉,在2020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上签约了山西先进计算中心暨计算科学产业基地二期,山西大地紫晶新基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绿色光存储产业园项目,中电科二所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等21个项目,涵盖了软件信息化、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开发、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技术推动了专用智能的巨大成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成林在介绍人工智能总体技术状况时说。他指出,在应用需求明确、建模简单科学、数据充足的条件下,智能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然而在开放环境下,智能机器人还难以完成复杂任务。刘成林认为,由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各有所长,因此,融合多种智能模式的混合智能未来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机器”的组合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创始人、总裁,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器人创新联盟主席,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教授指出,机器人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国之重器,无论是从新一代信创、航空航天、能源、汽车、交通等等,在这里面,机器人都成为一种使能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一种产品。因此,机器人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的一个发动机或驱动力。
人才培养:“人工智能+X”?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上,来自不同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和企业专家就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问题分享了各自经验,并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胡清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专业应面向国家、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不同层面的人才,既要培养人工智能科学家,又要培养人工智能工程师,不同类型高校应对自身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应有清晰定位。”他建议根据不同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不同的专业建设标准,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思维”将与“计算思维”并列,高校将人工智能基础作为公共基础类课程可能成为发展趋势。
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2020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致辞中表示,山西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六新”率先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培育一流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全链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统筹布局发展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加快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搭建高端创新平台,深化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开展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打造应用示范高地,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山西率先应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蓄势赋能。厚植政策环境沃土,完善人工智能发展促进政策,实施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政策,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实施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为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各类人才在山西创新创业创造提供一流环境。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