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农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前景
三是比利时模式。比利时是农业管理数字化的典型代表,比利时农业的特点是“生态”,比利时以信息化为手段对田块施肥量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建立了监管机制,一旦发现家禽粪便等有机肥的使用不符合明确标准,就要进行惩罚。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现代信息技术将快速向农业领域渗透,智慧农业的发展将进入加速期,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现代的制高点。展望未来,发展智慧农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智慧农业概念的提出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内在需求相吻合,既是历史机遇的巧合,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智慧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是概念的炒作,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上,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数字化、农业服务精准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一定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战略机遇,深入推动互联网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
二是推进智慧农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每一个阶段大概需要20~30年的时间。当前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有21个年头,进入农业不过10年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作为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才刚刚开始,因此,从现在开始大概到2025年都是智慧农业的培育阶段,智慧农业的成熟推进和蓬勃发展大概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大概到2050年,智慧农业将完全进入成熟期。因此,发展智慧农业,要科学谋划,分步推进,切忌好高骛远。
三是当前推进智慧农业需要政府引导。智慧农业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基础薄弱、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和公益性强的特点。在当前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市场化运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公益性行业专项支持,建议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按照“发展急需、技术成熟、示范效益好”的原则,实施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智慧农业跨越式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