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资源网站 > 空间 > 正文

当AI有了“自由意志”

发布时间:2020-12-14 09:29:27 所属栏目:空间 来源:站长网
导读:在人工智能呈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之时,这项技术的问题和潜在威胁也正在显现。是时候认真探讨一下AI技术的“价值观”问题了。 很多人最近一定注意到,有关AI的负面新闻频频上头条,而且还带有很强的魔幻色彩。 11月20号,韩国13岁的天才围棋少女金恩持承

比如,2018年的一则报道中,亚马逊的AI招聘系统被指出系统性地歧视女性,在发现简历中出现“女性”字样就会降低应聘者的分数,而且还被发现,标注某两所女子大学的简历也会在排序上被降级。而人工智能的这一权重决策正是来自于学习了亚马逊此前10年的简历数据。显然,这十年中,大部分被录用的候选人都是男性,人类HR在招募技术岗位上的偏好也教会了人工智能采用同样的策略。

当AI有了“自由意志”

而在更常见的人脸识别领域,则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算法偏见。根据美国NIST(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院)在2019年12月的一份报告,在美国人脸识别系统中,黑人的人脸识别错误率是白种人的100倍,与黄种人相比,黑人人脸的识别错误率也是前者的10倍,而在执法机关的人脸图片库中,识别错误率最高的是美国原住民。另外,女性和老人的脸部也更难以识别。这一研究的数据来源是美国签证申请和过境数据库中的1800万张人脸照片,并测试了189种人脸识别算法,研究结果代表了绝大部分商业应用算法的结果。

今年上映的一部《编码偏见》的流媒体影片正揭露了这一问题,人工智能正在接管着关于人们的信息、安全、机会甚至自由等权力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正这些算法中存在的偏见和歧视,那么AI技术会必然创造一个更加糟糕的世界,比如被错误识别并逮捕的少数族裔青年、被算法判断为能力不足的女性员工,被垃圾信息所包围的少年。

当然,这还只是AI技术不够好的一种表现。很多人觉得我们可以不断调整算法,增大数据样本就可以解决这些低级错误、算法歧视等问题。假如偏见可以消除、算法可以优化,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二、AI技术很可能会由于数据的规模聚集和技术竞赛的排他性中,掌握在少数技术公司和政府手中,帮助拥有技术特权的人群和组织获得难以撼动的权力和财富,从而巩固这一趋势。

我们不能说AI技术一定会助长极权和垄断,但是我们正在看到这样的苗头出现。

普通大众不仅通过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操作交出了自己的习惯偏好和消费数据,而且现在还在通过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来获取我们的生理指标数据。如果任何一个AI算法系统能够同时拥有这两种数据,并且对其建立起相对应的相关性,那么,这一系统将真正全面获得操纵人心的能力。

正由于我们人类的任何决策可以转化为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各种数据,而我们又想通过AI技术来洞悉这一切背后的因果链条,那么AI将有极大地可能完成人类的这一使命,如果往好处走,AI将代替人类的智力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如果往坏处走,AI技术也将产生无法想象的破坏力。

比如,在核冬天的威慑之后,AI武器的发展将使得精准杀戮成为可能,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避免大规模的热武器冲突,但是每个国家都将在这种无孔不入的AI武器或杀手机器人的威胁下产生十足的敌意。如果这些AI武器一旦被极端组织掌握,更有可能成为挑起事端的大杀器。再比如更有可能的一个趋势是,AI算法只是代表了少数特权阶层的意志,而大部分人沦为供AI进化的数据源。

尽管来说,AI直接统治人类既无可能,但AI被人类用坏,成为塑造人类不平等的帮凶是极有可能的。

现在,我们更重要的是,放弃对AI技术客观中立性的幻想,也要警惕AI算法对于我们决策的强大操纵力,同时又得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才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对AI的自由意志保留拒绝的权利

我们这里只是指明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存在价值观的,其价值观的来源并非来自于突然的“自我觉醒”,而是从人这里继承了相应的价值观,“复刻”了人的所谓“自由意志”。

当AI算法不够强大的时候,其可能继承人类的认知错误和偏见,但当AI算法足够强大的时候,其也并不会变得“客观中立”,而是体现了人类工具理性推向极致的价值观,那就是更集中的权力、更多的财富、不断自我强化和升级。

这一价值观反作用到普通的人类个体身上,可能有两个结果,一种是与AI算法协同进化,在智识上甚至生理上不断升级自己,成为掌控AI的发展趋向的超级人类;一种是无法理解AI技术运行逻辑,也没有办法参与自主决策的大众,将自己的生活决策交给算法。

因为人的生物学的进化速度实在难以赶上AI计算能力的增长,人类的知识只能以线性循环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传授,而AI则是以指数级方式累计增长,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只能交付出自己的决策机制,而由AI来判断我们的各种想法的成功概率。

而在今天,这一问题已以种很隐蔽的方式呈现着。正如很多人认为自己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但是我们却并不知道这些内心的需求哪些是我们的“自由意志”想要的,哪些是被各种价值体系所塑造的。而我们知道AI算法已经开始从每一个广告推荐、每一个内容筛选、每一次自拍美颜、每一次你的行为追踪下,就已经开始为你进行需求的植入了。

在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这几年当中,我们其实已经过分站在“AI将造福人类”的宏大叙事当中,毕竟我们对于这一新型技术产业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但是我们看到现在针对个人隐私领域上马的AI应用,正在竭尽所能地掌握人们的全方位数据,但其实我们并未对这一趋势做好准备。

当AI有了“自由意志”

最近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一些行业和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被大量滥用,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开始推出整治规范,要求拆除这些AI设备。未来,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博弈的拉锯战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但未来的长期博弈中,我们哪怕牺牲一点便利性,也要在让度自己的选择权,交给人工智能来处理的时候,保持足够的冷静,同时对AI有拥有“Say No”的力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