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万亿市值的苹果,失掉创新能力了吗?
抛开华为不谈,但就 “苹果已经失去了创新能力” 这个结论而言,似乎下得过于轻断了。至少在雷锋网看来,三款 iPhone 新品不乏创新亮点,A13 Bionic 处理器的表现依然是业界领先,三摄像头的变焦切换流畅性令人惊叹,而 iPhone 11 Pro 系列的续航能力也出现了跨越式提升……这些看起来并非是改头换面式的显著性改变,但无一不显示出苹果在技术实力和软硬件优化能力方面的强大。 当然,就新款 iPhone 的外观来看,苹果的确没能给出什么惊喜,一方面是因为新品信息和图片在发布会之前已经被泄露,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品的外观的确缺乏新意,无论是正面的 “刘海屏”,还是背部的 “浴霸” 摄像头造型。 不过,就外界所质疑的外观改变与创新的问题,苹果公司 CEO Tim Cook 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创新其实不一定是改变,创新其实是要把某些东西做得更好。所以,如果外观的变化可以让功能变得更好,或者是手感会更好,或者让手机尺寸变得更好,外观改变其实能带来很多层面的改变,所以如果可以更好的话,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可是如果说只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认为就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只是为了改变而变的话,就等于是把聚焦在一起的能量给分散了,而本来这样的一个能量可以拿来用作真正的创新。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关注的焦点,为了做不同而不同。 雷锋网认为,TIm Cook 的观点,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回顾苹果 iPhone 的发展过程,2007 年发布的 iPhone 的确是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这种创新性体现在产品形态、交互方式、技术元素等多个层面,后续的多款 iPhone 也贡献了不少肉眼可见的创新元素,它们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但同时也拉升了外界对苹果的期望值——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肉眼可见、容易感知的,即使是划时代的初代 iPhone,也是在经历了 iPhone 3G 和 iPhone 3GS 两代产品的小改进之后,才迎来了 iPhone 4 这样的 “重新定义” 型产品。 关于创新的定义,英特尔高级院士 Gene Meieran 曾经将创新分为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看,这一代的 iPhone 在创新层面显然属于渐进式创新。 即使是放眼未来,iPhone 的创新很有可能也是有限的,正如澎湃评论员西坡所言: 历史告诉我们,在一次大的技术突破之后,往往会有相当长的平稳发展阶段,后人只能在前人开创的框架下修修补补。说句不敬的话,即使乔布斯活着,也不可能隔几年就重新定义一次手机。 当然,事实上苹果也在努力走出对 iPhone 的营收依赖(从最新一季的财报来看,iPhone 的营收占比已经低于 50%),并在继续扩大产品和生态覆盖面的同时,也在多项服务业务方面不断发力——这一次发布会上的 Apple Arcade 和 Apple TV+ 订阅服务,就是一个例证。 由此,苹果市值再次突破万亿,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