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搜索优化 > 正文

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科技公司?

发布时间:2019-09-23 21:13:28 所属栏目:搜索优化 来源:栈外
导读:若是单凭iPhone的硬件实力,苹果也许不能从传统手机制造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面对众多Android对手,iPhone依然能够占据优势。毫无疑问,软件实力是助力iPhone和苹果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苹果单纯出售设备,那只能算是一家消费电子公司。苹果的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并不关心利润表会是怎样,它们觉得在Uber上消费10美元,或是在Spotify上花掉10美元,与它们在Stratechery上用10美元订阅是同一回事。不同的是,Uber得到了2.5美元,Spotify会得到4美元。而我,通过Stratechery得到了9.5美元。

把我作为例子可能会比较极端,但关键在于我不需要扩大规模来负担我的工作成本,因为我的利润率很高。相比之下,Uber和Spotify需要以远大于同等收入的纯软件公司的规模,才能获得与之相同的利润。

我们知道,由于缺少网络效应,消费者规模越大,获得一个边际客户的难度也就越大。公司规模越大,获客成本就越高,将进一步摊薄利润。换句话说,低利润率有更高的风险会进入负反馈循环。

与纯软件公司相比,它们必须要扩展更大规模,才能负担获客成本和固定支出。但是扩大规模的过程又会增加他们的获客成本(可能固定支出也增加)。

对于Peloton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危机。我也许会说:Peloton的硬件利润(基本)能够覆盖它的获客成本,这还不错。但这项花费现已远超1000美元并且还在上升,那些能让他们盈利的边际客户最终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至于WeWork,情况更为严峻。把“开业前的场地费用”,“增长和新市场开发费用”放到一边,仅仅看“销售和营销费用”,他们的获客成本已经从2017年的1449美元,骤增到2018年的1762美元。

这不仅从财务角度是一个要命的信号,还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优势也不能降低这些成本。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