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 上的「新 WiFi」到底是什么?
想要在当代生活活下去,除了阳光、空气、水,我们还需要 WiFi。 作为当代生活人体健康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WiFi 信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但是 WiFi 普及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家里用的还是淘宝爆款「穿墙王」,但是 WiFi 作为一项通讯技术还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而在 iPhone 11 发布会上,新一代的 iPhone 11 已经支持了全新的 WiFi 6。 WiFi 6 是个啥? 为什么在新 iPhone 上的优先级能够排在 5G 的前面? WiFi 发展 「在家里装个 WiFi」这件事情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的时间,可能也就是 10 年左右,但事实上 WiFi 存在的时间远比这个时间要久。 二战期间内,因为战争的需求,无线通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无线通讯协议。 1991 年,美国 NCR 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销售自助服务亭等产品等产品解决方案,后被 AT&T 收购)意图通过使用无线的方式,来让收银系统和 POS 机在商店内自由移动。 为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开放了一段无需审批就可以自由使用的 ISM 频段。 ISM 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指的是专门为工业、科学和医学使用的电磁波频段,一般来说这些频段在使用上无需许可证和费用,只要遵循一定的功率并在自己应该在的频段内工作即可。 世界各国的 ISM 频段标准并不相同,但是这其中 2.4GHz 这个频段为世界各国所共通的,因此 WiFi、蓝牙、ZigBee 以及一些其他的无线通讯协议都选在这个频段进行工作。 正是这段开放的 ISM 频段,打开了 WiFi 世界的大门。 随后 NCR 公司在荷兰发明了 WaveLAN,一种基于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不过由于技术限制,最早的 WaveLAN 系统只有 1 Mbit/s 或者 2 Mbit/s 的传输速率,这和今天最新的 WiFi 6 最高 1000 Mbit/s 的速率相差甚远。 1997 年,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推出了全新的 IEEE 802.11 无线通讯标准,标志着无线通讯标准的正式成立。 IEEE 802 是 IEEE 针对网络制定的一系列工业标准,目前已经发产出 23 项大标准,我们日常网络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有 IEEE 802.3 以太网(Ethernet)、IEEE 802.5 令牌环(Token-Ring)、IEEE 802.14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s)、IEEE 802.15 无线个人网(Wireless PAN)等等,无线局域网就是 IEEE 802.11 标准。 尽管标准已经形成,但是相较于有线(10Mbit/s 以太网)较慢的速率和高昂的设备价格都让 802.11 标准无法大规模推广。 1999 年 9 月,IEEE 802.1 小组成功创建了 802.11b 标准,尽管和 802.11 标准使用的是同样的 2.4GHz 频段,但是传输速率提高到了 11 Mbit/s,达到了当时以太网的标准,无线以太网终于成真。 同年,IEEE 工作小组还研发出了基于 5GHz 频段传输的 802.11a 标准,虽然速度更快、干扰更少、稳定性更好,但是还是抵不过价钱更加便宜、性价比更高的 802.11b 频段,这个状况知道今天也差不多。 不过接下来 IEEE 要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样把 WiFi 卖出去,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以及需要专门的网卡的支持,WiFi 设备的前期销量一直不乐观。 直到一个叫苹果的大兄弟冲了进来,用 99 美元的指定购买价格从已经收购了 NCR 的朗讯科技(后来又被诺基亚收购)手中购买了大批量的无线网络模组,并在 1999 年推出的 iBook G3 中加入了无线网络功能,这也是业界第一款拥有无线网络功能的大众电子消费品。 由于当时还没有 WiFi 这个名字,苹果就将这个功能称之为「AirPort」,随后苹果的路由器产品线一直用的是这个名字。 有了牵头的,很快整个业界都将 802.11 无线标准作为了自己的标配功能,Windows XP 也在随后的更新中加入了对 WiFi 功能的支持。 同时由行业大佬牵头组成的 WiFi 联盟也于 1999 年成立,这个联盟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拥有「WiFi 认证」商标的授权许可。 说个有意思的事情,尽管 WiFi 联盟经常使用「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这个词,但其实 WiFi 这个词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缩写和全写,正确写法是 Wi-Fi。 在接下来的 20 年中,WiFi 技术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当代生活人体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WiFi 技术进步 大家很难感觉到? 在这 20 年的发展历程中,WiFi 先后经历了数次迭代,每次的迭代的版本号都是以 802.11 开头,改后面的字母。 从 802.11b 开始已经有了 802.11j / y / p / n / ac 几次大的更新。 但是我相信绝大多多数人对 WiFi 技术的进步感受并不强烈,甚至从家里安装无线路由器之后都没换过,一直用到现在。 之所以大家很难感觉到 WiFi 技术的进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 WiFi 联盟要求产品向下兼容 WiFi 联盟出于对老设备的保护,要求认证产品都要尽可能向下兼容老协议,这点对路由器行业的要求尤其明显,这也就使得大家更换设备的需求不强。 · 技术成型早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家庭中使用的路由器使用的都是 802.11n 这个标准,推出于 2009 年,而国内 WiFi 大规模流行起来也是这个时间点上。 而 802.11n 的技术标准还是很强的: 支持 2.4/5GHz 双频、最高 600 Mbit/s 的传输速度、支持 MIMO-OFDM(正交频分复用,多天线增加信号容量)、室内最高 70 米的通信范围,可以说即使是现在对于一般的家用环境也是够用的。 加上刚才说到的强制向下兼容,这也就导致了大家对网络环境的提升追求不大。 · 名字难记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从诞生开始,WiFi 的标准就采用了 IEEE 规定的 802.11 标准的协议代号来命名每代新协议,这种「数字 + 字母」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认知和学习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进。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 802.11n/ac/ax 技术的先后顺序,一般消费者都是懵的。 因此 IEEE 在这代 802.11ax 上改名为 WiFi 6,并追溯前两代,将 802.11ac 改名为 WiFi 5,802.11n 改名为 WiFi 4,来推动市场对于 WiFi 协议技术进步的认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