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王成录谈手机操作系统往事:手机卡顿问题是用户体验第一障碍
最后是版本的自动生成能力。手机版本需求复杂,有公开渠道、运营商渠道等各个不同版本。加上高、中、低档机一组合,每年发布的版本有上万个。版本管理和发布都极其复杂。CBG软件团队自行开发的CCM(版本自动编译配置平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立下汗马功劳。公开市场、运营商市场、不同国家、不通过配置等都抽象为一个个可配置的参数,总参数量几千个。需要出版本的时候,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选定和修改相应的配置后,一键配置下发,即可生成对应的版本。整个过程高效、高质量。这套系统上线以来,我们节省了200+的软件配置人力,一直是零差错平稳运行。 目前,EMUI日活用户已接近5亿。每个新版本的发布,除了支撑新机上市外,越来越多的机型可以同时升级,让广大消费者获得了直接收益,我们也越来越多地获得了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 学习互联网的开发效率 也注重平台软件的经验积累 近几年在软件开发领域,互联网化和DevOps等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我想谈一下在EMUI软件研发实践中的一些体会。EMUI全栈包括了APPs、中间件和OS底层。如果一概要求研发人员必须年轻,并且必须放弃IPD而采用互联网的迭代方式,这种做法不尽合理,容易误导团队和领导对EMUI软件研发的认知。 在软件工程能力如共主干、架构解耦不具备之前,片面地去执行年轻化和迭代开发,那将是一场灾难。上层APPs需要年轻人和快速迭代是对的,但中间件和OS,需要的是经验第一,创新第二。没有多年的经验,不可能做好底层软件。没有好的底层,上层的应用体验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EMUI架构完全解耦的今天,APPs已经完全脱离EMUI平台独立发展,而且架构解耦的思想也落实到了APPs开发和实现中,实现了自主规划、开发和交付上架,以及全功能团队的快速迭代,这是非常接近于互联网化的开发模式。而EMUI基础平台,仍基于IPD流程,扎扎实实按计划持续开发积累,把质量做到最佳。全面Copy互联网,认为谈IPD而不谈DevOps就是落后的代表,是一种误导。IPD也好,DevOps也好,其实都是工具,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业务诉求,根据业务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模式和工具。 结语 进入2019年,随着换机周期的拉长和增速的放缓,手机行业进入到了饱和竞争的状态。在硬件已极具竞争力并逐步甩开对手的基础上,华为软件已经开始持续发力,软硬件紧密配合,将使华为终端的竞争力源源不断,我们有理由对华为终端的未来充满期待! 始终聚焦用户体验,夯实底层核心能力,不断提高软件工程能力,构筑开放生态,我们有信心将EMUI打造为华为手机的硬实力。用户体验的提升与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