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财报遇到疫情,阿里的生意会好做吗?
背后的逻辑很明显——阿里收购优酷的时候本就不是想转型做娱乐,目的就是给补足自己的生态,在“螳螂财经”看来,相比于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都在竞相烧钱攻城略地,这无疑是一种收缩战场的行为,因为其他两者要么是独立上市的主体,要么本就是一个巨头的核心业务之一,优酷选择在文娱领域最烧钱的时候避一下锋芒,注重投资回报率,显然是从大局出发。 三、疫情对阿里的影响几何? 在对阿里未来的展望中,疫情的影响绝对是首要考虑因素,在这一波冲击中,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讨论。 第一部分是直接损失。 疫情发生后,阿里巴巴出台了16项免费补贴和6项重大补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比如,对所有天猫商家,免去2020上半年的平台服务年费。 根据华兴资本的测算,如果按平均商家平均年费为3.5万,天猫25万商家,这项措施将令阿里上半年损失43.75亿元人民币。 第二部分是对主营业务的冲击,也就是占比达88%的电商和外卖等业务。 春节期间电商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不少人的订单都还处于未发货状态,原因是供给端和物流端都遭到了破坏。 供给端方面,线上供货商能力不足,以及线下餐厅和零售停工,各地的复工时间和要求不一样,这直接造成了供给端的缺失。物流端方面,快递员普遍复工较晚,运力恢复较慢,截止到2月14日快递恢复不到四成,且要优先保障疫区。 根据中信建投的保守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日将减少20%,而传达到快递端,因为疫情的变化和各地管控力度不同,造成的影响将更大。 第三部分是新业务。 所谓新业务,就是指在财报中贡献度较小的云计算、新零售、大文娱、互联网医疗、云办公这些业务,疫情带来的营收效果或许并不明显,但是从业务促进效果来看,它们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大幅增加。 比如,钉钉超过微信成为苹果免费AppStore排行榜第一,盒马生鲜APP在春节期间的DAU同比增长127.5%,2月份第一个星期,盒马深圳、成都等地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 当然,以上三点都是短期影响。 长期来看,消费者对电商和外卖的需求只是被推迟和抑制了,但是并未消失,随着疫情的缓解,被压制的购买需求也将重新释放。云计算、新零售、大文娱、互联网医疗、云办公等新业务本就在习惯培养和普及阶段,远远未到天花板,所以长期来看促进作用要大于实际营收贡献。 以生鲜电商为例,目前我国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9万亿元,生鲜电商规模突破2000亿元,玩家众多,这次疫情是一次加速洗牌的绝佳机会,阿里旗下盒马主打“到店+到家”模式,依托于线下门店,用户既可以线上下单也可以到门店购买,此次疫情后,消费者生鲜购物习惯将加速从农贸市场向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转变。 这些对于阿里短期业绩影响较小,但是对长期生态有促进作用。 资本层面来讲,直接损失和主营业务的冲击,会让阿里减少收入,而且还会增加费用,利润减少,它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可能低于华尔街预期,股价承压。但是长期来看,未来的增长潜力得到了强化。 祸兮?福兮? 阿里巴巴接下来的生意会怎么做,对业务的影响几何,需要时间来验证。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