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数智机遇 共谋产业未来——2020ICT企业家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规划收官、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当今经济社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ICT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0ICT企业家大会现场 12月16日,以“新基建为产业数智化赋能”为主题的2020 ICT企业家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建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出席会议并致辞,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臣,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天晖,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允松,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彦国等专家和企业代表,几十家媒体代表等共200多名嘉宾现场参会,数万名在线观众共同参与本次大会。会议由赛迪研究院软科学研究处处长王乐主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立 张立在致辞中指出,发展新基建,打造经济社会数字血脉,是当下疫后恢复、振兴经济、短期刺激有效需求、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优先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他认为,企业是新基建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重要推动者。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企业的数字业务创新和实践,增强在新基建时代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和内涵。企业家肩负着企业数字业务开拓重任,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杨建军 杨建军在讲话中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坚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家创新活动更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二,坚持底线思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企业家既要补短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也要扬长板,进一步夯实竞争优势;更要保障信息安全和产业链安全,推动全产业链融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陈世卿 陈世卿认为,进入数据超算新时代,我国应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为产业支撑,组织实施“强芯”工程,构建“第三脑人工智能、信息化与数字化”产业创新研发平台,以摆脱对外高端芯片的过度依赖为目标,对外积极参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及产业园区建设。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天晖 马天晖在演讲中分析到,新基建是响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和变革的综合考量,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是经济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风险化解的有力抓手。从短期看,有助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六稳”“六保”;从长期看,有助于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 王洪添 王洪添在主题为“智算中心 筑基产业数智化”的演讲中提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国家今年开始重点发力新基建,新基建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智算中心将成为智慧时代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须的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计算力的主要生产中心,能够以算力驱动人工智能来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智能化的数据服务,并通过网络以云计算形式向组织及个人进行服务供应。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 张彦国 张彦国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时间节点。2020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发达地区和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部分领域获得探索性的成功。到2025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在在全国普及并得到深度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始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总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为2050年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黄允松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