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设计PUE
5.智慧医疗工程。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一体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筹集约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系统,为区域内医疗机构统一提供医学影像、心电、超声、病理等优质医疗服务。推进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行动,在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2年在其他有条件的医院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全省共建成18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手术指导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拓展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空间和内容,加快开展网上挂号、问诊、检查检验、结算以及药品配送等覆盖诊治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智慧医疗设施的推广和应用,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数字病例辅助、临床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推广使用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化应用,支持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节点,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有序利用医疗大数据开展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疗技术创新。(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完善“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大平台,聚焦课程、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关键环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到2022年,建设45个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推进5G、超高清视频技术等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探索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支持多终端在线教育。支持数字经济企业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设网络教育平台。鼓励发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智慧教育。继续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和区域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范式”试点。到2022年,建成500个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学校)和240个融合创新示范推广项目。整合数据资源,优化教育大数据服务系统,完善教育大数据管理、共享机制,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形成教育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广电局、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智慧农业工程。推动遥感监测、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实现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建设广东智慧农机装备管理应用平台,推动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中的应用,研制推广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探索建立无人作业农场,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推动建设5个智慧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建设5个5G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智慧数字化养殖,发展数字畜禽养殖场。建设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林业采集设备一体化集约管理以及林业物联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物流设施、供应链设施和支撑保障设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工程,推动区块链、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的广泛应用。建设涵盖耕地、种质资源、农业预警等方面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精准采集、预警、分析、决策辅助和共用共享。(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网信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智慧水利工程。启动广东智慧水利融合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江河湖库以及涉水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建设,实施防汛抗旱监测预警智慧化工程,构建全覆盖、全时空、全天候、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水利智能感知与一体化应用体系。建设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构建覆盖全省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及涉水单位全面互联互通的水利网络大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水利网点和各类涉水节点的高速网络全覆盖。建立水利大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水利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一数一源”,重点推进水利大数据智能应用、水利“一张图”建设。推进水利专业数据汇集、共享,构建创新协同的水利大数据智能应用体系。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节水、供水、防洪潮、防台风、水生态、河湖管理等业务的水安全智能应用体系。到2022年,全省大江大河和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管控智能化。(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智慧环保工程。依托“粤政图”平台和省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平台,推广使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等空间地理数据,建立全省统一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市推广使用无人驾驶环卫车、环卫机器人,在城市小区推广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设施,助推垃圾分类精准落地。加快智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到2022年,推动超过80%的三级甲等医院配备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设施,并实现与生态环境部门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广逆向物流回收、“互联网+回收”等智能回收模式,推进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处理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完善线下回收网点,实现线上交废与线下回收有机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智慧应急工程。打造覆盖全省陆地、海洋的全域应急感知和通信网络体系,重点建设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城市安全、应急处置现场等感知网络,加快建设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以及370MHz窄带无线通信网、指挥信息网、应急卫星通信网、海洋天地互联等通信网络,依托专用频谱建立应急5G通信专网,发展低轨卫星、高空飞艇、高空无人机、空投探空等航空航天感知新技术。到2022年,力争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实现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网等各类应急通信网络在省内广域覆盖、随遇接入。建设突发应急事件环境监测处置指挥调度平台、海洋大数据平台和自然灾害大数据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融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加大全省应急、监测等数据资源挖掘。加快建设完善应急云系统,通过基本数据、案例分析、知识运用等应急资源构建现实模型和平台。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加快建设应急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学科和传统学科的融合,推动建设应急科教及自然灾害科普体验基础设施。(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