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巨头论道:需求与市场变化下的IDC新定义
据华为GIV(Global Industry Vision,全球产业展望)2025白皮书预测:在2025年,全球年新增数据量将达到惊人的180ZB/年,其中多达95%的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都要依赖AI处理;企业对AI的采用率,也将从2015年的16%飞速提升至2025年的86%。 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先生表示,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AI助力决策,提升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甚至是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随着AI融入社会生活,IDC的定义将从传统上单一的计算和存储中心,向以服务AI为主的智慧中心转变。同时,这将对IDC在算力,网络,以及运营维护三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具体来说,随着视频和图像应用的爆发,AI在视频图像上的算力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以前处理视频图像数据多是以离线为主,而现在则需要实时处理,由此产生的数据将以ZB为单位。并以此为基础,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当中提出我们需要实体,预警,通知的重要数据。回到IDC行业发展的话题,我们如何在相同密度下支持更多GPU运算?对于应用层而言,也需要让一个单位的GPU计算更多内容,而这就要要求IDC必须在算力和电力两方面进行重大革新。 其次是对网络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智能化的发展,人机对话和交互将成为趋势,而这就要求所有海量设备之间必须实现互联互通。汽车行驶,路况数据,家中电器,个人设备所有的联络数据都需要汇集后进行时效性处理。但这种语音和语义数据的实时性依靠什么保证?只能依靠云计算以及其后面的IDC。在数据集中爆发的当下,IDC必须依靠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响应速度的网络才能满足需要。 最后,AI带动的应用依赖更高的IDC运维,但也同时在运维方面改变IDC。当下,随着需求的不断提升,IDC的故障率也会随之攀升,人工运维的能力已到瓶颈。在新基建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出现。但是,浩如烟海的计算资源如何判断,又如何维护?而通过AI进行智能化运维就成了一种趋势。实体机器人可以完成机房物理巡检,AI机器人可以处理工单预测分析,电话机器人可以通知相关人员等。因此,AI和IDC在该领域将互为影响。 后记 过去十年,IDC行业经历了政策变化,也经历了运营商转型等诸多事件,再加上今年疫情影响,让IDC史无前例的贴近了应用端。因此,赋予了IDC更多新定义。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新基建政策落地,会有更多新的计算需求出现,这些需求会反向带动新技术产生和更多资本介入,而IDC的变化和新定义将成为一种常态继续下去。 “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是国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行业的标志性盛会,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总参会人数超过30万人。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用户委员会主办,中国IDC圈、CloudBeset承办的以“重新定义IDC”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20)将于2020年12月8日—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期待与您共同携手推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