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IDCC2020深圳站】锐捷网络柯佑忠:锐捷DCN的技术创新与优势

发布时间:2020-08-13 13:04:13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2020年8月13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

2020年8月13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直播的方式,让任意地点的观众随时参与,实现了一场真正同时覆盖全球的行业盛会。

锐捷网络数据中心交换机事业部方案架构师柯佑忠先生在IDCC2020深圳站现场发表了题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锐捷DCN的技术创新与优势》的主题演讲。

 

锐捷网络数据中心交换机事业部方案架构师柯佑忠先生

锐捷网络数据中心交换机事业部方案架构师柯佑忠先生

柯佑忠:大家中午好!我来自锐捷DCN,我叫柯佑忠。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锐捷DCN的技术创新与优势》。

分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锐捷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第二,锐捷数据中心网络的创新;第三,锐捷数据中心网络的优势。

第一,锐捷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

锐捷网络是中国数通领域的方案提供商,我们已经持续投入20多年扎根行业,在深入场景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主研发中心在福州,全国有六大研发中心,主要的运营中心或者经营中心在北京,全国有40多个分支机构以及遍布全国的8000多家合作伙伴。正是近几年锐捷网络的发展有利支撑我们集团公司稳健发展。

11条产品线,传统的包括交换、无线、路由、网端等产品,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这里面的交换机,准确讲是数据中心的交换机,还有其他近几年发展的云桌面、智慧教室、IT管理等软件相关的产品线。

接下来用几个数字分享锐捷的发展。1、Top3,2019年锐捷网络实际上是IDC排名国内前三,很荣幸超越了思科,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结果。2、No.1,在我们前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追求过程中,锐捷网络2019年是21%的增长,整体增长领跑整个IDC。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DCN数据中心业务的高速增长,每年持续增长超过40%,实际上近一两年更高,我们主要覆盖的行业是互联网运营商以及金融政府企业等等。

锐捷数据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架构:1、锐捷数据中心设备在2010年左右开始做,成立数据中心规模上量是2015年,2015年是我们布局10G/40G,处于追赶的阶段;2、2017年已经到25G/100G架构的时代,我们实现领先的优势,为什么产生这个机会?实际上25G出现的时候,客户向我们招手,友商有一定的犹豫,我们走得比较坚决,率先推出产品,实现弯道超车。3、2019年、2020年,下一代主要是100G/200G/400G时代,我们退出机框设备和POS单芯片高速转化设备,这是目前在第一梯队上的垂直通道的竞争,对我们来讲是挑战更大的一块。

第二,锐捷数据中心网络的创新。

我们迎接数据中心新一代建设锐捷怎么做的?两大发力点,先看网络设备的出货量,很明显是在再造一个项目的阶段,25G/100G是持续腾飞的过程,100G更明显,100G既做接入又做设备互联,所以它的出货量更大。200G/400G都在起步阶段,可以讲蓄势待发,缺一个引爆点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时代。

迎接挑战,锐捷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主要有Spine 、Leaf架构,先讲切换部分,设计200G的接入和400G连接,对于200G来讲大家都觉得有点早,业界50G的Servers是目前比较成熟的,200G还在发展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分二或者降速来满足现有的需求,而且为未来预留一定的空间。到Spine、Leaf是200G/400G的结构,同样的产品都是BOX单芯片25联,实际上200G和400G有过渡的阶段。业界的光模块,大家都知道光模块一方面有技术成熟,还有成本优化的过程,这里是200G和400G结合。

网络带宽的提升对于数据中心的流量是非常大的挑战,以Face book来讲,外部流量和数字中心内部流量来讲,内部流量挑战更大,占数据中心内部70%、80%的压力。再看服务器,服务器目前的算力,服务器是数据中心中的三大件的一个大头,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目前阶段实际上很多的CPU资源是浪费在网络,不能讲浪费,就是它干了它不该干现阶段又在承担的事情,网络的功能就叠加在CPU上,可以讲这是我们的机会点。

以数据中心的两个方案分为主机Overlay和网络Overlay,网络Overlay,简单VXLAN是跑在硬件设备上。主机Overlay VXLAN跑在服务器上。各位搞服务器,在这里CPU承担网络的功能。设计当初,目前主流的云厂商,主机Overlay大家更愿意选择主流的方案,网络Overlay主要的优势来自于性能,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它的厂商依赖比较大,对于客户来讲这块有一定的绑定作用。主机Overlay就希望云和网更进一步解耦,它的理念是说云和网解耦,把相应的功能放到网络上,把云直接管理到服务器端,带来的弊端是目前CPU开销比较大,对于网络的成本来说CPU也承担了一部分。另外从应用提炼来讲,CPU带来的网络抖动对应用来讲是有点类似定时炸弹,不确定因素,影响用户体验。

数据中心需要性价比更高的方案,从右边的图看,我们发现从静态TCO来看服务器占比55%,结合网络智能网卡应运而生,这是水到渠成,大家很容易联想到。智能网卡承担三块任务:1、功能上的卸载,包括早期TCP握手卸载到网卡上;2、VXLAN也可以卸载过去;3、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做专门的事情,它的性能比通用的CPU高,尤其在计算量特别大的TLS或者安全的加密这块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智能网卡业界有几个主流的方案:1、多芯片多核CPU方案,CPU方案是通用的计算器,灵活性是它的优点,对于云服务商来讲,通用的硬件对于客户来讲就是最简单而又不会受制于硬件厂商的方案,这个方案是目前客户接受度比较高的;2、CPU+FPGA是目前厂商想主导的方案,这里面的方案主要是性价比、性能、灵活性都兼具,难点在厂商开发,虽然说有提出P4+10FGA(音),但是目前P4的编码难度相对有点挑战;3、CPU+NP,NP本身是往下走的,目前智能网卡的趋势比较少;4、最近两年比较火的可编程,以Barefoot为代表,目标不是网卡,网卡的功能比较多,比较灵活,但是它的性能带宽要求不高,像Barefoot交换技术芯片动不动就有点过剩,功耗超出服务器承受的范围。

从目前看专用的SOC,就一个小的CPU+专用的ASIC才是未来的方向,但是眼下不一定合适,或者找到这方面的支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