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IDCC2020深圳站】科华恒盛林清民:新基建下的数据中心产业布局

发布时间:2020-08-13 11:11:05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2020年8月13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

2020年8月13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直播的方式,让任意地点的观众随时参与,实现了一场真正同时覆盖全球的行业盛会。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清民先生在IDCC2020深圳站现场发表了题为《新基建下的数据中心产业布局》的主题演讲。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清民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清民

林清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还有同行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科华恒盛林清民。科华是以设备发展起来的,所以原来在电源包括解决方案这块起步。我本人是在2009年开始就进入了数据中心领域,从设备转型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我们2014年开展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我的经历也是跟着中国云计算十年的发展,在这个行业里参与进来,算是一个参与者,也是其中一个建设者。今天刚好新基建议题下,我也把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一些考虑和科华做的一些事情跟各位同行、朋友做一个分享。

往前看2008年,当时经济危机时,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投资,传统基建“铁公基”建设。虽然当时推出来也有不同的声音,说强心剂的注入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我们通过这十年过来看,现在的发展,当时的投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支撑。

这次疫情突然间出现,尤其在中国是第一波袭击,中央政府快速的新基建的推出,应该也是吸取了当时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利好。随着这一块疫情的发展,我们感受到很多行业都纷纷没事情干了。但我的感受,从春节过后大年初十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停过,整个工作量包括工作强度比以往更强。所以倒过来我们也要感谢刚好踩到这个风口,在新基建领域里能够参与进来。中央政府推出七个行业,定义为新基建,我们在数据中心领域里,大数据中心本身是我们在干的行业,5G、人工智能包括工业互联网跟我们的数据中心是强关联的,包括电动汽车和城际,也是跟数据中心是基础。我们认为数据中心是整个新基建里基础中的基础。它的整个市场在这个领域应该达到万亿市场规模。

看一下中国云计算市场(见PPT),这几年增长的复合度达到30%左右,预计到2022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公有云市场1700亿左右的规模。这块最基础的支撑还是数据中心。亚马逊整个服务器听说已经突破了300万台,中国国内的头部企业,据了解像腾讯就是一百二三十万台,可能阿里还更少一点。未来在云计算发展的需求上,中国和潜力和空间还是非常大,带来对我们数据中心的需求应该是前景非常看好。

这个数据,郭总刚才讲的应该更真实,但它整体上讲是一个趋势(见PPT)。原来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大家看得到相应的比例,总体上这个需求是比较大的。

回到IDC本身的规模,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22年应该有3200亿的规模,基本同比增长在30%左右。我们现在这个行业里整个增长在将近30%左右。国际各行各业的经济很多都在衰退,但我们的成长性这么强,也看出整个社会形态包括生活的形态,从线下走到线上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的。

这么看来我们在新基建下,到底对我们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认为有几方面。

一是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兴起。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带来的海量数据包括集约化发展,另外是原来很多小型数据中心能耗非常高,平均到2.3以上。数据中心应用的耗电量非常厉害。在大型数据中心集约化需求,大数据的处理,已经是一个趋势。我们能看到很多头部企业像BAT,他们现在都是几十兆,未来到一百兆的规模在集中。对云计算整个集中方向,是一个大趋势,它对降低成本包括减少分散式运维的能力,带来一个大趋势。大型数据中心可以快速的增加。

二是云端变成“云+边+端”的趋势,边缘计算的发展,很多数据已经在边缘侧处理。但如果完全到云中心处理,应该云中心的压力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往边缘计算的方向,“云+边+端”的趋势是一个演变过程。

三是城市协同发展加速形成。原来更多在北上广应用,现在北上广应用带来的是对整个城市的压力,包括对能源指标的要求。还有快速发展形成的建设成本也比较高,会带来一线城市跟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趋势,华北、华东、华南周边在发展。

四是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发展。三大运营商里,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应的资源优势,占了70%的份额。第二个是第三方IDC,像科华和同行这样的企业,利用快速部署和灵活还有专注、专业的服务能力,也占领了一席之地。第三个是BAT头部企业用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向。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我国很多新的机构包括资金、资本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里。所以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也是一个趋势。

整个新基建对数据中心发展的影响,我认为对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有几方面的看法。

一是两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缓解建设成本包括运维的压力,数据中心越来越集中,会出现数据中心的个数减少但体量越来越大,在云计算核心的应用上。二是边缘计算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以前中型几百个机柜的,未来可能逐步会整合掉,因为它整个运维成本、建设成本比较高,但它的运维成本高,真正要进行大数据的处理和支撑又不够。如果是边缘计算的支撑又过大,所以这块会逐步缩减甚至淘汰,大型趋势和边缘应用两极分化。这块也使得我们对快速部署,大型数据中心从原来常规机房转向模块化、预制化、集装箱式的布局。大家应该都看到,我们大型基地的快速部署。二是小型数据中心也快速部署、标准化。未来数据中心在工程这块的量会越来越少,工程在工厂预制已经是非常大的趋势。我们也正在参与不少这类项目。智能化运维也是一个大趋势。大型数据中心用更多人工智能来智能运维,小型数据中心更要用智能运维,来缓解运维的压力。

二是差异化建设趋势。以前我们建设都是往单机柜,10安培、20安培、30安培。但现在已经看到一个问题,包括科华这七八年的建设过程,我们刚开始只是常规的标准化机房建设,到后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客户开始要整改。这就是个性化的需求出来了。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金融行业要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标准、规范,反而对其他方面比如节能包括成本低一点,不是太关注。互联网要求的是高电,计算能力要强,所以互联网的客户进来是把机柜的电用得满满的,基本没有漏,有漏的地方都要用完,更注重的是高电高密度,注重大容量低延时。我们还有一个制造业边缘计算,它的边缘侧处理。未来对数据中心要支撑,还是要支撑这些不同领域的个性化需求。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