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垃圾分类的风口上 垃圾处理器能否顺势起飞
要说2020年,生活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除了新冠疫情让大家都习惯了戴口罩出行,垃圾分类也实实在在的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从2019年7月份,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强制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开始,各大城市陆陆续续的也都在推行垃圾分类。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的垃圾分类迎来了一次大考。而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垃圾处理器也开始火了起来。据京东商城数据统计,仅2020年4月22-24日3天,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搜索量和成交额增长了近3倍。 什么是垃圾处理器? 垃圾处理器也叫做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安装于厨房水槽下方,并与排水管相连。通过交流或直流电机驱动刀盘,利用离心力将粉碎腔内的食物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大家可以理解为在水槽下面装了一个破壁机,不同的是,垃圾处理器利用离心力在粉碎研磨食物垃圾的,它的刀盘上并没有利刃,所以相对安全,而且耐用,免清洗和维护。 垃圾处理器可处理绝大多数食物垃圾,如小骨头、鸡骨头、鱼骨、蛋壳、玉米棒芯、果皮果核、菜叶菜梗、坚果壳、残羹剩饭等。将它们粉碎研磨成4毫米的颗粒物,然后随着水流冲入排污管道。不过垃圾处理器也不是什么厨余垃圾都能处理,像大块的骨头就没办法处理,而重油的汤汁也不推荐直接倒入垃圾处理器。 为什么垃圾处理器会火? 所有垃圾里最难处理的当属厨余垃圾了。厨余垃圾虽然都是我们的食物,但是这些原本美味的食物,在吃剩之后,各种残渣混在一起,就变得异常的恶心。不经处理就把这些厨余垃圾冲下水道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堆放在垃圾桶里,除了会让厨房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还会引来蟑螂。所以厨余垃圾我们通常都会迅速的处理打包,然后丢到垃圾站。 在没有垃圾分类以前,就一股脑的和其他垃圾装一块就丢了,而现在除了要单独装一个袋子,为了方便厨余垃圾的后续处理,需要破袋后再扔垃圾桶。 而且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在尽量减少外出时间,特别是在还未复工的疫情高峰期,靠着外卖服务,我们基本上都能在家里呆上一个星期不出门。这时家里厨余垃圾的处理就显得尤其的麻烦。 垃圾处理器则正好解决了厨余垃圾处理的所有痛点。厨余垃圾通过垃圾处理器的研磨处理,变成粉末后直接冲入下水道,省去了顶着强烈的异味收集厨余垃圾的麻烦,也让厨房少了些异味和蟑螂。 其实,在国外垃圾处理器的普及率已经相当的高了,美国的普及率甚至已经达到了95%以上。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食物垃圾处理器也逐渐为大家所认知,但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普及,除了受其较为昂贵售价的影响,其对整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家庭排污系统的影响,也是影响普及率最大的一个因素。 垃圾处理器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现代生活垃圾的一半以上是食品垃圾,每年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垃圾的处理,但都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排放量。食物垃圾处理器可以将厨余垃圾粉碎冲入排污管道,这样一来的确减少厨余垃圾的处理压力。但是,垃圾处理器并不是减少厨余垃圾,它只是更换了厨余垃圾的排放途径。 一部分观点认为,食物垃圾处理器将厨余垃圾直接排放进排污管道,这会极大的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研究表明,小范围的普及食物垃圾处理器,不仅不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还能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生活污水的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这两者超标就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源藻类爆发。污水的脱氮除磷,主要通过生物技术,依靠微生物来实现。微生物同人一样,也需要进食,而污水中的有机物(即碳源)就是微生物的食物。污水中碳源的增加,能有效的提高对氮和磷的生物去除率。然而,对于中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碳源低,通常需要额外增加碳源的投放。而食物垃圾处理器的使用,可以为污水提供足够多的碳源,有调查显示,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小区,其碳源的增加量约为10%~30%,可以满足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要求。 只不过,食物垃圾处理器的使用,不单单只会增加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还会污水中的SS(固体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等,这些指标的数值越高,代表了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越高,水体污染越严重。污水处理厂能够承受的SS、COD、BOD等是有限度的,超标了则会极大的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那么食物垃圾处理器的使用会对污水处理厂带来多大的负担呢?笔者查阅到一篇关于深圳污水处理厂对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粉碎直排的耐受分析。该调查将深圳划分为原特区、宝安片区和龙岗片区,其中原特区的污水处理厂服务人口为408.85万,宝安片区为512.73万,龙岗片区为269.26万。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没有普及食物垃圾处理器时,除了原特区的SS(固态悬浮物)已经超标之外,其余地区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负荷仍有余量。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随着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普及率逐渐上升,各种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当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普及率达到100%时,已经大幅超过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负荷余量。 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SS(固态悬浮物)是影响食物垃圾处理器的两个重要的指标。 原特区在未普及食物垃圾处理器时,SS(固态悬浮物)就已经超标,而COD(化学需氧量)在满负载时可以提供25.2%的普及率;宝安片区在SS(固态悬浮物)满负载时,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普及率为8.7%;而人口较少的龙岗片区,在SS(固态悬浮物)满负载时,可以承受45.5%的普及率。 简单来说,小规模的普及食物垃圾处理器,不仅能减少厨余垃圾的处理压力,还能帮助改善污水的营养结构,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的效率。但是,大规模的普及食物垃圾处理器可能会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不小的负担,不过各地的人口密度和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负荷余量的不同,可接受的普及率也不同。 食物垃圾处理器对家庭排污系统的影响 抛开食物垃圾处理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食物垃圾处理器会不会堵塞排污管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洗碗做饭时,各种油脂会流入排污管道,油脂会凝固并粘附到管壁上,特别是老房子的金属管道,久而久之就会堵塞排污管道。而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除了有油脂,还有大量的颗粒物,这些是不是会增加管道堵塞的风险呢? 有研究表明,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处理后的颗粒物直径通常小于5mm,而目前家庭排水管道直径通常大于50mm,不仅没有堵塞排水管的风险,反而还能吸附油脂,减少油脂的附着。 当然,也有研究表明食物垃圾处理器会增加排污管道油脂堵塞的风险,增加管道维护成本。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