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添火,静态交通能否进入“当打之年”?
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收费系统,ETC与无感支付一样,终结了停车场现金支付时代。但区别于无感支付,ETC更快捷且更具科技色彩。具体表现在,安装了ETC设备的车辆在进行自动缴费的同时,就已经在ETC探头的助力下完成了对汽车身份以及车辆信息的识别匹配环节,加速了车辆的快速通行。尽管ETC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场景,但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在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ETC将在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停车场景得到逐步应用。 “智慧停车+ETC”将如何变革静态交通体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将盘活现有的停车体系。再加上与“自动找车位”的融合,“智慧停车+ETC”正在打造一个科幻的“无人停车”时代! 静态交通的“当打之年”即将到来? “当打之年”一词出自评书语,原指武艺(武功)成熟与巅峰期的年龄段。那在“新基建”的助推下,静态交通是否能进入“当打之年”? 全球物联网市场显著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视觉应用的增加,而由5G基础设施支持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则将在多种架构的边缘支持视觉智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应用视觉智能的静态产业也深受5G技术的恩惠。在基础级技术领域,5G将提供比4G更快的数据速度,更高的数据容量,更好的覆盖范围,更低的延迟或更快的响应时间。5G将解锁互联设备的潜力,将无处不在的连接变成现实。智能摄像头到传感器的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从城市街道到交通系统的一切。例如,当你在停车场找空位时,智能系统将指引你找到空位。而在“新基建”热潮下,5G视频产业将进入新的备战状态,且随着5G与AI进行深度结合, 智慧停车、ETC场景中的智能监控摄像机以及其他边缘端智能设备,将展开更丰富和更深入的AI应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新基建”将促使静态交通进入“当打之年”。我们姑且只能认为,“新基建”只能让静态交通加速进入“当打之年”。 从静态交通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大多企业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还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阶段,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只是满足了某个或某些场景的停车需求,距离城市级智慧停车场景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 由于涉及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分析,静态交通的发展本身就借助政府政策的力量。而“新基建”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加大对规划、建设、运营、监管的全环节治理水平,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也就是说,静态交通要想进入进入“当打之年”,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开放民用市场的接入,扩大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渠道;二是加快出台静态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等等;三是加强对静态交通的安全监管,确保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 小结: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新基建”预计将带动大数据相关投资超 3.5 万亿元,促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且到2025 年,“新基建”还预计将带动5G 全产业链相关投资预计累计超 5 万亿元。也就是说,乐观来看,“新基建”将打开更多个亿万商机市场。而智慧交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落地场景之一,必将迎来“红海”市场,静态交通亦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