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韩国研发红外辐射可视化技术,扩大红外传感器应用范围

发布时间:2020-04-14 03:16:47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IST)

  韩国科学技术研

导读:红外辐射虽然不可见,但利用率很高,它被用于各种领域和各种目的,例如用于冠状病毒检测(即通过热成像摄像机和生物传感器)。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红外辐射可视化技术,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夜光膜的3D概念图。图片来源: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IST)

  红外辐射虽然不可见,但利用率很高,它被用于各种领域和各种目的,例如用于冠状病毒检测(即通过热成像摄像机和生物传感器)。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红外辐射可视化技术,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1586418035927597.jpg

  夜光膜的3D概念图。图片来源: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IST)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代理院长尹锡镇)宣布,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权锡俊博士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多功能发光膜,该膜可以通过波长转换将近红外光可视化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这项研究是由KIST团队与庆熙大学应用化学教授Ko Doo-hyun(校长韩庆泰)共同进行的。

  将不可见的红外或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使我们可以直观地查看包含在光中的数据,从而可以将红外或紫外光用于显示器或成像设备。最近用于高清电视的量子点可视为一种波长转换技术,可将紫外光转换为显示器中的可见光。

  紫外线能量高,这使得其相对容易地转换为可见光并实现高转换效率。相反,近红外光能量低,并且至少两个近红外光子被吸收并转换成一个高能光子。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的转换效率极低,约为将量子点转换为可见光的效率的1/100至1/1000。这是使近红外到可见光转换对于传感器、显示器和成像设备等各种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而言更为现实的主要障碍。

  KIST的研究小组制作了由上转换纳米粒子和金属结构装饰的氧化硅(二氧化硅)微珠的方阵阵列。这种配置使近红外光的吸收和可见光的发光最大化,从而将近红外到可见光的转换效率提高了近1,000倍。

  由研究小组开发的二氧化硅微珠的晶格结构可以轻松地转移到透明膜上。发现这种类型的膜是柔性的、可折叠的,并且甚至在波长转换后保持光强度的情况下也可清洗。

  负责这项研究的KIST的Kwon Seok-joon博士说:“现有的红外传感器只能收集一种类型的数据,但是这种技术可以用于一次收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并将其可视化。由于这项技术在加工方面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可折叠性,可洗性和可转移到其他薄膜中,因此它的应用可以扩展到各个领域,并且可以用于可折叠设备,可穿戴传感器和柔性波长转换成像设备。”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