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2019大数据产业峰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许可:金融数据的二元性:破解安全与利用的悖论

发布时间:2019-06-05 14:48:57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为了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大数据产业最新发展成果,2019年6月4日至5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承办的2019大数据产业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6月5日,大

正是因为如此《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大数据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后面一个正在制定过程之中,这里列出两个,还有不少关于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都是从高度敏感性出发,将尽可能保护金融信息不被第三人知悉、不泄露安全作为金融信息、金融数据的核心的基本原则。这里面特别谈到了确保安全、选择同意,既然是个人的核心利益,自然要最大程度地去尊重每个人,刚才金老师谈到在医疗行业一定要保护你的自主同意,其实也很类似,如果说医疗行业损害的可能是你的身体的话、你的人身权的话,金融行业数据滥用可能导致你的财产权受到损害,从现在的法律规范来看,都将选择同意、确保安全作为基本的要求和核心的要求。但是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仅仅将金融数据理解成是高度保密的,或者叫高度敏感的,可能导致的问题是说数据利用不足,我们可以将整个的数据看成这么一个相互对立的,或者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保密,一个方向是利用,或者一个方向是安全,一个方向是利用。我们可以这么看,如果是安全的,很简单,我们就锁在一个盒子里面,尽可能少让人接触,让它保持一个不被外界所探知的这么一个境地,那就好了,这是最大程度的保护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它会削弱你的应用,因为没有人能看到这个数据,没有人将这个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融合,不存在数据的加工,不存在数据和其他数据的汇聚,自然就没有利用。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了金融数据的敏感性,而忽略了金融数据的其他面向,比如利用的面向,就会对它的金融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刚才选择同意这么一个原则,只有主动点击同意或者签字,否则是不允许收集我的数据,这么一种对于金融数据的规则的设置,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这是我的一个结论,有论据支撑吗?实际上是有的。

我们先看一个营商环境报告,我们都知道今年世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排名中,中国有一个大幅的跃升,中国现在位居46位,直接上升了32位。关于营商环境的提升,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这件事情,从国务院到各地方都在通过很多的制度改进,包括法律的修改来去促进营商环境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在营商环境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或者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获得信贷。中国是一个非常金融抑制的国家,大量的信贷是流向到了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拿到信贷的,没有办法获得信贷就不可能去从事经营活动,因为资金是整个经营活动的血液,没有资金就做不了事情,所以在营商环境报告里面获得信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获得信贷怎么实现?怎么保证你能够获得信贷?在营商环境报告里面引用了著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2004年的,作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Shleifer,世行引用这篇文章指出,获得信贷要强烈依赖于一个条件,红线跳出来了,信息的共享。我只有知道你的财产信息怎么样、信用记录怎么样、在哪儿住、联系方式是什么,等等,我才愿意把钱贷给你。对于大企业来说可能不需要,对于大企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我有抵押品、有股权质押,有质押品、有抵押品就可以提供很多的获得信贷的担保,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他只能通过大量的信息披露来去获得信贷。这就是世行报告最基础的,在获得信贷领域最基础的理论基础,谈到的它必须是一个信息的共享。这是世行报告的例子。

这边还有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很有意思,这个例子发生在美国加州。这是加州的地图,加州从南到北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州。在加州有不同的城市,这些不同的城市对于金融信息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城市是说对于金融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必须要经过你的民事同意,刚才谈到的opt in的机制,必须打钩或者签名表示民事同意,你的数据才可以和其他人共享,才允许其他人对你的数据进行使用。有的相反,不需要民事同意,只要漠视同意就可以了,opt out的机制。opt in和opt out机制在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篇论文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论文,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对于金融数据保护方式的不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就是在金融数据强保护,必须选择同意的时候金融风险上升了,为什么?它的解释也很有意思,他说如果你可以进行允许,不允许对方去分享你的数据,大家为了拼命竞争,因为我要拉客户,因为我不允许竞争数据就意味着我的数据只能在我的银行或者我的金融机构里面进行放贷,这个时候为了去锁定客户,他就会倾向于给客户一些信贷,但是这种信贷缺乏信息导致了信贷的质量下降,风险风控能力下降,导致了2008年以后的违约率的上升,金融危机造成违约率上升,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opt in这么一种机制和opt out相比有可能降低信贷质量,提升金融风险。

正因如此,我们要重新思考一下金融数据,它确实是高度敏感性的,毫无疑问,它关系到每个人的隐私,同时对于金融数据的这么一种滥用或者是泄露可能会造成你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属于高度敏感性,但是另一方面有公共性的层面,金融数据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你而存在的,他是为了第三方而存在的,为了那些金融机构为你提供服务而存在的,所以这里面的核心观点是说金融数据可能是金融信用的基础,而金融信用是管理金融风险的关键。我们都知道获得信贷,或者刚才谈到的金融产品的供给,它是依赖于一个信用作为基础的,但是没有信息,当你在很多的小企业、很多的个人,在没有充分抵押品、没有充分信用担保的情况下,我只能依赖于经由信息而产生的信用,所以我这里面的想法是说,我们能不能再重新认识金融数据,将敏感性作为一个维度,而将公共性作为另外一个维度去放松选择同意的要求,采取一些漠视同意或者是为防控风险所必需的灵活事由,来促进数据的流动。

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