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丨华为蒋晓黎:开放创新,打造智能时代的数据底座
第二,重定义存储架构。第三代存储是什么?我们认为第三代存储是要去重定义存储架构,大幅提升效率,引领存储智能。光存储是不够的,一定要是智能的存储,智能存储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极致效率,能够支持多样化数据。第二个是极速体验,尤其是分布式存储性能,怎么提升我们页面上的性能,同时是智能管理,支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让整个存储效率大幅度降低。下一代智能存储,这是我们跟招商银行进行合作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速率提升了9倍。基于多样化算力,整个存储支持鲲鹏+AI网络,这个好处是什么?在实时性业务上、即时性业务上性能大幅提升,比如整个时延降低15%,这个速率能够解决在业务上面临的瓶颈。通过存储的云上云下的协同,能让存储管理变得非常智能,从整个设备,从存储开始规划,到存储设备的发放,以及优化,面向IO的优化,吞吐量的优化等等这一套变得更加快捷,而且存储不仅快捷,整个维护做到智能。 第三,重定义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要面向三个特点,原先的时代更多的是球化数据,上面做AI,商业的智能,未来数据多样化以后,一定要做融合化处理,三个是三项合一的,面向这样的需求之下,怎么在数据处理平台之上,包括异构、智能、融合三个要素要具备的。为此华退出了GaussDB,这个数据库第一次提出来把AI嵌入到分布式数据库,而且我们是把AI嵌进去的,这个就是解决刚才我提到的问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多样化的数据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不断调优,原来是靠手工调优,针对不同的业务手工调优会影响业务的时间,再一个成本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们认为唯有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数据库里面去,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来去优化整个多样性业务、多样性数据的性能需求,这样才能让数据库变得更加灵敏、智慧起来。 这是DaussDB的调优技术,AI-Native使整个性能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再一个关于多模,GaussDB是多模数据引擎,为什么提多模数据引擎?现在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务性数据库,要求数据即时得到处理,另一类是分析类数据库,这个要求吞吐量比较大,这两类数据库是前后的关系,这两类数据未来一定要打通,不能完全是封闭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支持多模的数据引擎,可以支持流数据、图数据、空间数据,满足多模混合负载,能适应面向未来的数据处理要求。 第四,开放式创新。在面向未来打造数据底座,光是闭门搞研究是不行的,一定要是开放、开源的,在开放、开源上面向算力,华为做了Volcano项目,增加更丰富性的算力,这方面我们看到,面向多样化的业务有大的需求,这种能力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需要一个平台能支持多样化负载,目前在支持高密计算上面临很多的问题,所以Volcano把整个多样化业务的算力调优、任务编排做了统一的处理、做了抽象,这样能够更好地支持像Hadoop、Spark,包括AI,以及HPC的高密计算要求,这个我们希望跟大家一起进行创新,也希望大家加入这个项目。 关于OpenSDS存储也是一样,华为推出了多样化的分布式存储,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OpenSDS,这个就解决怎么把数据按照全生命周期,包括有保护、备份、各种数据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数据、发现OpenStack就是一个桥梁,能够连接专业设备,连接私有云、公有云,让我们的数据真的流动起来,只有流动才能真正地把数据价值发挥出来,这也是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做贡献的,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业界基本上所有主流厂商的支持。 第三个项目是KubeEdge是面向边缘计算的,边缘计算是一个新名词,我相信大家听到很多的边缘计算,边缘计算其实是非常碎片化的,尤其是要把云上的能力迁移到边缘侧,怎么办?华为发布一个KubeEdge,把我们云上的治理能力怎么从云端带到边缘去,KubeEdge进入到原生社区,成为里面的一个孵化项目,这个也希望大家跟我们一起做创新,把这个项目真正变成一个主流的生态。 为此我们认为光开源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把整个数据底座能力开放出来,为此我们跟产业联盟,包括跟OSCAR,还有各种项目一起合作,真正地把数据底座建立更多的生态,目的是让数据支撑各行各业、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让我们走向美好的智能时代。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