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公有云选型系列:智能教育背后的云动能

发布时间:2019-06-14 19:13:19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至顶网云资讯频道
导读:让教育因科技更美好,这是作业盒子的Slogan。成立于2014年7月的作业盒子,正是借助科技的力量给中小学的教与学带来了变革。5年来,作业盒子通过作业数字化、数据化切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场景,为师生提供移动作业工具,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加分。依靠移动作业

让教育因科技更美好,这是作业盒子的Slogan。成立于2014年7月的作业盒子,正是借助科技的力量给中小学的教与学带来了变革。5年来,作业盒子通过作业数字化、数据化切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场景,为师生提供移动作业工具,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加分。依靠移动作业工具,作业盒子不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打通了K12全学段、全学科的作业场景,构建了从工具到内容再到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完整生态。如今公司旗下业务除了作业盒子,还包括小盒课堂、AI直播、小象编程等业务。去年日活400万+,其行业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作业盒子的业务完全基于线上来开展,要支持多条业务线,尤其是要保证日活400万量级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一个强大的IT后台来支撑。和众多互联网公司一样,作业盒子选择了基于公有云来打造自己的业务平台。借助公有云,不仅节约了前期成本,使得业务快速上线,同时还能根据业务的需求灵活扩展,总体上也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作业盒子运维总监王辉是后台的运维负责人,对于这个IT平台的运维和管理颇有感悟,对于公有云的选型和使用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王辉看来,面对逐渐成熟、同质化的公有云平台,真诚服务是能打动客户和留住客户的不二法门。对于这几年与云服务商的合作,王辉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与云服务商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彼此的技术提升,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经济成本。”

公有云选型系列:智能教育背后的云动能

王辉有7年传统行业从业经验,6年互联网从业经验,先后就职于用友网络、思科中国、海尔云平台。对主机、操作,数据库、中间件、网络架构均有深入的学习和成功的案例。在作业盒子,王辉专注于自动化运维、高可用、高并发架构设计和优化,与所有技术部门同事实现了日活从30万到400万的快速平稳支撑。

以下是王辉的独家专访内容整理。

记者:请您介绍下作业盒子的业务情况?

王辉:作业盒子是K12领域的一家科技教育公司,主要针对的用户是全国小学生,大家非常熟悉的作业盒子是我们的主要业务,去年日活达到400万+。现在我们的业务重点正在慢慢转向其他三条业务线,即AI直播、小盒课堂、小象编程(教小学生学习编程)。

记者:作业盒子为什么会采用公有云,如何选型的?

王辉: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从节省经济支出的角度出发,会寻求一种比较快捷方便、经济的方式来部署我们的各种系统。因此,公有云成为我们当时最合适的选择。作业盒子于2014年7月份注册,2014年10月份确定云选型。我们最终选择了UCloud(优刻得)。

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我们认真地比较了多家云,包括当时市场上的几家主流公有云服务商都有评估。就选型的原则而言,我们首先会考虑技术和功能,要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其次是服务,最后是价格,这是我们的选型三要素。应该说,当时我们的需求不是太复杂,市场上主流的公有云服务商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在技术上满足我们的需求之后,服务就成为了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记者:作业盒子在云的使用方面是什么样的,采用了公有云的哪些服务?

王辉:我们整体部署方案是混合云。目前部署了300多台云主机,双核、4核、8核、32核、48核都有。除了云主机外,我们还使用了负载均衡器、缓存、hadoop、ES等其他云服务。同时,我们也有一部分托管服务器,有200多台。托管的物理服务器全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业务系统都跑在云主机上。

记者:你们出于什么考虑采用混合云,而没有让数据库也跑在云主机上?

王辉:我们的数据库当初也是部署在云主机上,后来才迁移到托管的物理服务器。我是这个迁移的执行者,当时,我来公司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我和首席架构师周中华两人熬了一个通宵,完成了数据库从云主机到物理服务器的迁移。迁移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当时的业务快速扩张,数据量和并发快速增长,云上的数据库无法满足性能需求,所以才把数据库迁移到物理服务器上。

我是2016年3月加入公司,当时在UCloud上大概有30台云主机,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日活30万。但我们业务成长很快,2016年年底日活已经达到100万。2018年下半年日活超过了400万,数据量上也增长很快,数据库实例也从2016年初的几套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套。

记者:是否考虑过同时采用其他服务商云服务来应对云服务商可能会出现的故障?

王辉:我们有评估,目前看可能性不大。您说的风险是存在,但多云对我们而言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增加维护成本和经济成本。用户中心是我们整个系统最核心的子系统,很多业务系统、子系统都要和它进行交互,包括我们的直播系统。如果跨IDC、跨供应商交互,首先在网络层面上可能达不到快速、高通过率的访问保障。这是我们没有跨运营商来部署混合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采用那种多活,比如一主一备,就相当于要做两套业务系统,分别部署到两个云服务商。我们也曾经评估过这种方式,这里除了成本方面的问题,还有数据一致性、业务系统微服务化程度不够高难以拆分等技术问题。最后决定继续使用单云厂商的服务方案。

记者:你们现在是怎么做数据备份的?

王辉:作业盒子自动化运维系统从设计初期到覆盖80%的日常工作大概经过了1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备份中心就是其中的重要模块。所有数据库每天进行全量备份,备份数据每天大约10TB。

之所以选择自己来做备份中心,有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希望能对于重要的工作更可控一些,想把它放在自己手里面,这也是我做事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云数据库的备份方式单一,效率低,不适用于大数据量的备份工作,并且没有对备份文件做有效性验证,这是很致命的一个点。

记者:目前公有云市场竞争很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可能存在价格战。另外,也可能单纯因为云服务商技术不能满足要求,您需要迁移到其他云。您如何评估要不要做这种迁移?

王辉:这要看我迁移的目的是什么,它是能给我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受益,还是能给我带来足够多经济上的受益。同时,我还要评估我迁移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还有经济成本。我要综合算一下这个账,新的云服务商能给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技术,才会考虑这个事情。

综合来看,对于有一定体量的公司,这种迁移是很大挑战的。比如我们这样的公司有这么多服务器、很高的并发量、用户量,迁移的时候肯定会有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而且风险很大。实际上,对于很多家云厂商,一个客户从零开始一起共同成长,正常情况都不太容易离开。除非它完全是私有云,完全用自己托管的服务器,这个时候只要把服务器搬走就好,但是一旦用上云资源,同时子系统之间耦合越重,迁移的成本就会越高,可能性就更低。

记者:这几年来您在采用云服务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可以跟大家分享?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