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网络游戏 > 网页游戏 > 正文

游戏MCN公司现状:内容转化差、变现困难,议价能力低,用数据换融资续命

发布时间:2020-04-17 18:14:36 所属栏目:网页游戏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没有强强联合,只是抱团取暖。 2月20日,小象大鹅公司成立。 3月12日,流出大鹅文化通知邮件。 3月16日,小象大鹅正式宣布合并,同天大鹅文化CEO王宇阳宣布离职。 3月17日,大鹅文化CEO王宇阳、COO王智开等多名高管入职B站,负责直播事业部。 在之前的报道

  没有强强联合,只是抱团取暖。

  2月20日,小象大鹅公司成立。

  3月12日,流出大鹅文化通知邮件。

  3月16日,小象大鹅正式宣布合并,同天大鹅文化CEO王宇阳宣布离职。

  3月17日,大鹅文化CEO王宇阳、COO王智开等多名高管入职B站,负责直播事业部。

  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总是能看到头部游戏MCN公司数据如何风光:大鹅文化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用时一年半A轮融资1亿,估值从1000万涨到10亿。小象互娱在2018年、2019年分别拿到3000万、1.25亿的融资,估值也达到10亿。

  2019年全年营收预估,小象互娱是10亿元,大鹅文化是5亿元。两家百万级以上的主播有近200个,全平台产生的总流量300-400亿。对外宣称也是1比1换股合并,双方管理层均未出售股份,并且看好游戏MCN公司的未来。

  但大鹅文化在经历电魂、盛大、腾讯多轮融资后,大鹅CEO王宇阳本人持股比例只有17.47%,在合并之后在大鹅文化的占比也进一步稀释至3.29%。这次合并,实际情况是小象并购了大鹅,大鹅大量员工离职,几位创始人和多名高管都去B站做直播了。

游戏MCN公司现状:内容转化差、变现困难,议价能力低,用数据换融资续命

  反观窦雨潇,100%控股新公司小象大鹅,在原有小象互娱也牢牢稳住在49.78%。

游戏MCN公司现状:内容转化差、变现困难,议价能力低,用数据换融资续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说大鹅侧已“战略性”放弃MCN业务了,相关业务由小象全盘接手。

  根据目前仍在职的大鹅员工所说,在今年1月份时,公司内部员工都对合并一事毫无察觉,和小象互娱还处在“年度打榜”的竞争状态中。合并是十分突然且仓促的,在官宣之后,大量项目停滞,乃至于取消。大鹅员工就算不离职,其实也处在一个半离职的状态。手头活没有新安排,上面也没人来管。小象约过大鹅开会,安排工作,但没什么成效,底下的人依旧处于一种“我该何去何从”的状态。受访人自己也表示,之后会考虑离开,理由是“我们和他们(小象)理念不一样,他们就是冲着融资上市去的,不是想搞好内容。”

  而小象自己也不算好过。据此前相关报道,为了完成合并,公司2轮裁员瘦身,上海分部人数从100人减少至50人,一些人刚入职连试用期都还没过就离职了,砍掉不少相关项目。游戏茶馆就此向小象互娱提出采访需求,至今没有回复。

  其实在小象大鹅的合并前,MCN公司的生存困境,其实早有端倪。

  时代浪潮过后的MCN

  2009年,MCN模式在美国YouTube频道就上显出雏形:几个频道主组成联盟,互相引流,抱团取暖。期间同样经历了平台政策扶持、资本涌入、多轮融资、大公司高价收购等“常规资本流程”。但在野蛮的成长期过去后,2014年开始,美国的MCN日子就不太好过了。被公司抛售、旗下内容主数量缩水8成、估值减半,公司裁员、高管离职、甚至被告上法庭称其“庞氏骗局”。

  究其因果,MCN实质就只是链接平台与内容主的中间商,不管是对于产出内容还是收入分账都不具有很强的把控力。广告收入大头永远是平台方,剩下的MCN与内容主瓜分,但随着内容主的内容提升、数据上涨,MCN对于真正火爆的内容主议价能力是非常低的,除非头部内容主自己就是老板。

游戏MCN公司现状:内容转化差、变现困难,议价能力低,用数据换融资续命

  MCN公司做的实际工作都是脏活累活,比如对接各平台、内容审核、人工客服、基础培训、制作宣传物料、策划活动。虽然对于小平台和小内容主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反过来小平台和小内容主对于MCN的提升几乎是忽略不计的。MCN自己想要活下去,变大变强,还是高度依赖头部内容主产生的巨额流量数据,以此去拉融资,求收购,再烧钱维持夸张的数据增长。但我们要意识到一点是,这些流量本身不在MCN公司上,而在内容主。

  对于平台方来说,MCN更像是一个管理内容主的外包团队,替平台剩下了一笔运营成本,做着平台不愿意做的低产出比的事情。对于内容主来说,只是一个能进行变现的通道,一个接入平台的门槛。一旦平台可以和内容主直接对接,那基本就没MCN公司什么事了。

  而随着平台自动化后台管理的完善,大数据算法体系的建立,已经开始出现内容主绕过MCN公司,单独和平台签约的情况了,这对于双方来说都可以省去一笔“中介费”,而平台能提供给内容主的支持与服务,远远不是MCN可以给提供的。

  国内在引进MCN这套模式后,同样也把Youtube的老路、雷坑给趟了一遍。但不同在于,我们的MCN转变非常快,如今已不再是什么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联盟了,改做电竞俱乐部、网红经纪公司、网红孵化基地、电商带货、直播、平台运营代管等等。

  根据小葫芦的《2019年MCN机构价值白皮书》,截止2019年12月,全网各平台MCN机构已经突破10万家。

  但在繁荣的背后,是只有三成MCN实现盈利的现实,其他大多数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部分公司甚至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孵化一个可变现网红的成本300万左右,而顶级主播诞生更是可遇不可求,三分人为七分天意才是常态。

 图注:爆款无法复制爆款 图注:爆款无法复制爆款

  大多数MCN的高估值来自于高流水,而流水又都非常依赖于平台的烧钱扶持和持续性的融资输血行为。最终完成了上市,噶韭菜套现的也有不少。比如星期六、引力传媒这样的知名”妖股“,炒网红概念股,连续十几个涨停板,但最终都是以股东减持套现作为结尾。

  而哪怕花样百出,MCN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当时代浪潮过去,不再是风口的MCN,最终还是傍上了电商的大腿。但就算如此,日子也谈不上过得多舒坦。

  号称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美股RUHN)有限公司,今年3月3日发布的如涵控股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821亿元(692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07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550万元下降31%,上一季度为净亏损5166万元。36%的毛利率比起上市前夸张的估值,远远不算及格。如涵控股2019年上市,开盘就跌破发行价12.5美元,最新收盘价是4.15美元,缩水三分之一,可见资本市场的态度。

游戏MCN公司现状:内容转化差、变现困难,议价能力低,用数据换融资续命

  主流品类尚且如此,更别提变现更为困难的游戏内容了。

  游戏MCN到底有多难?

  游戏MCN公司除了有着以上所述的MCN共通弊病外,还有着许多额外问题。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